表象有效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达到由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还有待解决。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摆出一些除法算式(既有有余数的,也有整除的),学生都能积极动手操作,并得到算式。之后,让大家找出有余数的除法里的数量关系,但能找出的学生却不是很多。
3、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动手操作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丰富的题材。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学生在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能表述出题目的意思,也能灵活地进行计算,但却不能严密地把它编成应用题。
4、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到什么程度,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师生合作关系如何表现得和谐统一,取得预设效果等,仍需进一步探索。自开题以来,“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学习方式成了很多课堂上的重头戏,但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的不少。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操作时间给得不够,一些操作能力差的学生还来
6
不及弄清主旨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更谈不上让学生去思考去表达。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显得匆忙、零乱,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规律的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数学兴趣的提高等难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5、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课堂应是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走固定的路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特别是课堂上某些意外生成稍纵即逝,如不及时点拨,那是非常遗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课堂的反映,及时地生成教学目标,调整预设的教学板块。但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公开课上,教师们由于害怕时间包袱,还是有些牵着学生走,对于不在自己预设范围内而在学生的生成范围内、但也有道理的结果指导得不够,甚至忽视了。这样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使下步研究工作更加顺利,我们今后工作的设想是:
1、继续按计划进行研究,同时进一步检验并应用已研究的成果,让它在教学中起到实际作用。
2、把课题作小、做实,不求一鸣惊人,按照课改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研究以指导教学。
3、注重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同时注意及时提炼、反思总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增加公开课和相互间听课的时间,不闭门造车,让大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彼此切磋,共同提高。
5、每学期至少走出去听课和请进来上课各一次,提升境界,开阔视野,让课题研究具备一定层次的质量。
6、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一步落实。
7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阶段小结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