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盐城两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的比较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FDI)概述
改革开放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以下简称 FDI)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利用FDI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利用这种方式来推动着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但是由于全国各地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环境条件等各因素不同, 造成了各地FDI利用情况的巨大差异。如何认识FDI利用中的差异,如何实现不同地区FDI利用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前社会亟须探讨的重要话题。
目前,江苏正面临着苏南苏北发展两极化的困境,两地区的经济建设、FDI利用情况都极不均匀。苏州与盐城同为地级市,分属苏南与苏北,是处于一个经济系统却发展程度不同的典型案例,将此二者利用FDI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利用一系列外资评价指标,对两市近几年FDI利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形成差异的原因并针对两地联合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苏州盐城两地FDI利用现状的比较
2.1 苏州盐城两市FDI利用情况概述
2.1.1 苏州市的FDI利用现状
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苏州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多年来,随着苏州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地方政府为吸引外资而采取的政策优惠、简化审批手续等方面成效明显,众多的国外跨国企业来苏州投资,大量外资的注入给苏州的自身发展和对外贸易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大量利用FDI促进自身经济和城市建设,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苏州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可观的FDI规模。2006 年, 苏州市的新增注册外资额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稳居第一, 实际利用外资额仅次于上海居第2位。十多年来, 外商FDI日益成为苏州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占苏州全市进出口额的比重就一直在60%以上,到2006 年这一比率更是达到80% 以
1
上 ①。外资企业以及有这些企业所带来的FDI可谓是推动苏州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同时,区域结构多元化发展是苏州FDI的另一大特点。从1994年苏州与新加坡政府联合建立苏州工业园区(SIP)至今十余年,苏州市的FDI来源国包括了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其中又以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欧美所占比重较大。2009年,在苏州设厂投资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近三百多家。
2.1.2 盐城市的FDI利用现状
盐城地处江苏省北部,经济发展程度一般。其虽然占有江苏省一半以上的海岸线,但由于其滩涂地质等因素未能形成大型海港,北部与江苏经济最薄弱的连云港、淮安等市相连,因而未能形成经济发展的良好区位优势。
盐城的外资规模在苏北五市中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从2007年至今四年里一直处于苏北外资引进总量第一的位置,2009年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0.44亿,同年外资增速达10.6%。但相比于全省特别是苏南各市,盐城的FDI利用水平则明显较低,位居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的第九位。与处于第一位的苏州相比,其实际外资利用额只占前者的1/8左右。
就外资利用的质量水平而言,在盐城的FDI目前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资分布的行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则相对较少。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盐城的绝大多数外资投资产业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低位。
盐城市外资利用的一个重要亮点是大量韩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合作经营。以盐城悦达集团与韩国现代起亚集团合作为发端,盐韩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大批韩国企业来盐城投资。到2009年,韩资在盐城投产项目达200多个,投资金额近5亿美元,在盐城设厂经营的韩企数接近300个。目前,韩资正成为促进盐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1.3 两市FDI利用的异同
作为江苏南部和北部的典型城市,苏州和盐城在外资利用方面存在着许多共性和差异。
无论是盐城还是苏州,两市的FDI都重点投资于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的比 ①
吴雷: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07年第22期,第38-39页。
2
重相对较小,因此在FDI的投向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方面仍有发展的空间。同时。两者的FDI来源国都较为分散,其中都已亚洲地区为主,同时涉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盐城和苏州在FDI利用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相似点,即对FDI的高依赖性,FDI对两市的发展作用都极为明显。两市通过FDI的注入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来促进本土企业和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和技术水平差距明显,苏州和盐城在FDI的利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苏州的外资规模要远高于盐城,为盐城的数倍,且利用水平也高于盐城,苏州的外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研发中心带入苏州,而盐城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2.2 两市利用FDI的水平比较
2.2.1 两市近几年利用FDI规模比较
从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间,苏州市的外资利用规模一直保持着较为稳步的增长。2005年苏州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51.16亿美元(商务部确认额),同比增长19.4%。2006年,苏州市实际利用外资额61.05亿美元,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仅次于上海,居第2位。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额71.65亿美元,增长17.4%,继续处于全国第2位。2008年,苏州市实际利用外资额81.33亿美元,增长13.5%。因为受到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苏州市实际到帐外资金额小幅微涨,为8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同时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26个,同比下降了2.46%,各项数据首次出现了小幅度的回落。
与苏州相比,盐城市的外资利用规模明显较小。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间,盐城市的外资利用规模也呈现出大幅的增长趋势。2005年盐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62亿美元,大约为苏州的3%左右。2006年,盐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3.25亿美元,虽然与苏州差距明显,但增速达100.6%。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额8.11亿美元,本年度的FDI增速更是达到了149.5%。从2008年开始,盐城的外资利用情况渐趋稳定,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数额为9.44亿美元,增速为16.4%。2009年,其实际到帐外资金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为10.44亿美
①
①
数据由苏州统计年鉴(2005-2009年)整理所得,以后同样来源不再注明
3
元,同比增长10.6%①。
两地FDI金额对比9080706050403020100200520062007年份20082009金额(亿美元)苏州盐城如上图所示,苏州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近年来其实际利用外资数额要远高于同为地级市的盐城,但同时经济也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盐城由于近年来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的各项措施,其外资规模逐年增加。因为增加迅速和基数较小等原因,盐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增速较高。双方差距虽然明显,但正呈现出逐年缓慢减小之势。
2.2.2 两市FDI资金来源地比较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构成来看,苏州市的外资来源地比较广泛,涵盖了亚欧美等数个大洲的数十个国家与地区,既包括了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传统发达国家,也有韩国、新加坡等新型工业化国家,还有东盟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另一方面,虽然苏州的外资来源较为多元化,但其中占较大份额的外资来源地区比较集中,主要为亚洲和欧美发达地区。2009年香港的在苏州的实际投资为21.01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投资的25.5%,另外日本、欧盟、美国、东盟的投资额都占到了5%以上,其他绝大多数在苏投资国的投资额往往较少,其所占总比例都不超过5%,亚洲和欧美地区外资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上,盐城与苏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港台和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还涵盖了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2009年亚洲地区在盐城的实际投资金额为8.68亿美元,占到全市 ①
数据由盐城统计年鉴(2005-2009年)整理所得,以后同样来源不再注明
4
外资投资的83.2%,亚洲外资几乎成为了盐城外资来源的顶梁柱。其中香港在盐城的实际投资金额为5.26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投资的一半多。另外,韩国也日益成为盐城地区的重要外资来源。继韩国起亚与盐城本土企业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及东风汽车合资创办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取得成功后,大批的韩资企业在盐城投资办厂。2009年,在盐城投资的韩企为63家,总投资9.98亿美元。除去亚洲投资份额,其他如南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对盐城的投资额为1.76亿美元左右,可见盐城对韩日、港台等亚洲地区的外资依赖极其严重。但是,在外资来源地的广泛性上盐城则远不如苏州,2009年在盐城投资的国家虽然涵盖了亚洲、欧洲、美洲在内的数个大洲,但实际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只有三十个左右。
2.2.3 两市吸收FDI行业分布比较
FDI的行业的分布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利用外资的水平,也能从侧面体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盐城和苏州吸收FDI的行业分布情况比较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两者在FDI利用上的差异。
如下表所示,2009年,苏州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为82.27亿美元,其中投资于第一产业的金额为0.2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数的0.2%不到;用于第二产业的金额为65.13亿美元,占投资总数的79.2%左右;用于第三产业的金额为16.94亿美元,占投资总数的20.6%。总体而言,苏州的外资利用仍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即制造、生产等传统工业部门。具体而言,在第二产业中,电子通讯业的比重最大,占到了总投资额的21.7%,投资金额为17.83亿美元。外资在机械产业的投入金额紧随其后,为16.23亿美元,占比19.7%。另外电气、仪器、化工三大行业的占比也都达到了10%左右,这表明苏州市的外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中科技水平较高的一些精密生产行业。对比2006年的数据,苏州市外资分布中第一产业为0.2%,第二产业为87.9%,第三产业为11.9%,可以明显看出,苏州市的外资利用分布虽然依然以第二产业为主,但正在由第二产业在逐渐向第三产业过渡。
第一产业 投资(亿美元) 苏州 盐城 (%) 投资(亿美元) (%) 投资(亿美元) (%) 所占比重第二产业 所占比重 第三产业 所占比重0.2 0.84 0.2 8.1 65.13 8.47 79.2 81.2 16.94 1.23 20.6 10.8 表:两地FDI行业分布比较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州盐城FDI利用情况对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