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及思考题(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材料1]: 柏拉图:人是神造的,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三个等级的相互干预,彼此替代是国家的大害,应该说是最大的坏事。”(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2]:毛泽东:“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朋友,不可不将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做一个大概的分析。”(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

[材料3]:鲁迅:“我一向实行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这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或革命文艺的作品蛊惑我的,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三闲集.序言》 问:(1) 材料1中柏拉图的观点错在哪里?

(2)材料2是不是说: 划分阶级有经济地位和对革命的态度两个标准?

(3)材料3说明鲁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是什么原因使其发生了这样的转变? 21、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尽心》下)和《荀子》(《王制》)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十六册和《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21、材料 l :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

16

材料 2 :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基础,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来越便宜,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张和关心的。(〔英 〕 埃里克 · 霍布斯鲍姆: 《 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 》 ,载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1998 年第 2 期) 材料 3 :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的生产中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仁英」埃里克 · 霍布斯鲍姆: 《 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 》 ,载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1998 年第 2 期) 请回答

( l )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 ( 2 )社会主义如何应对 21 世纪的世界性挑战? 22、材料1: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 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材料2: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17

23、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犯页) 材料 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6 页) 材料3 :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 [美 〕 阿尔温 · 古尔德纳: 《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2 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如何理解“两个决不会”的?

(2)根据材料1和材料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3)根据材料3,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阿尔温 · 古尔德纳的观点。

24、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18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l: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 5 家分公司裂变为 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 l )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如何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三、判断题:

1、 世界观就是哲学。 2、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3、两点论就是全面地看问题,重点论就是片面的看问题。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19

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7、认识始于经验。

8、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9、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0、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1、时势造英雄。 12、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1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6、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

17、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18、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民主共和制。

19、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0、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

2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22、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 23、经济全球化也就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24、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有百利无一害。请予分析。 25、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26、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规定的市场价格,它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受到破坏。 27、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据社会经济统治地位的是银行资本。 2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包含了某些社会主义的因素。 29、二战后资本输出的方向是主要向不发达地区投资。 30、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二重性。 32、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现象。 33、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充分物质基础。

20

说明:考试试卷共有4个大题,简答题、判断题、资料分析题和论述题,总分100分。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期末为全年级统一考试,学校统一安排考试时间,此次考试为开卷考试,请大家注意考场纪律。

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及思考题(4)在线全文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及思考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15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