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快乐学案1
基础知识: 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智能的培养: 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思想教育: 通过了解极地气候条件的恶劣,认识到极地科学考察的艰巨性,树立勇敢进取的精神 重点 难点 学 法 指 导 学习重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的资源 学习难点: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探究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原因及方向的辨别 学习疑点: 1.两极地区的价值(从下面两方面分析) 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 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可靠价值 学 习 目 标 1.北极考察的有关资料、图片。 学习2.秦大河等穿越南极的有关资料、图片。 准备 课时一课时 划分 学 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知-----我自信 我能行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给大家谈一谈你的收获? 那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我参与 我快乐
导 案 新课引领 极地地区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南极0地区指60S以南的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的水域;平均海拔2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也是地球上唯一一块人类共有的陆地。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内,陆地面积8002万km,分别属于8个北极地区的国家。站在南极点上看地球任何一个点,都是在北方;站在北极点上看地球任何一个点,都是在南1
一(一) 1. 1983年首次到南极考察。1987年第二次到南极考察。1989年7月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行程5986公里,中经南极点和“不可接近地区”,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终点——苏联和平站,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并采集了800多个雪样,特别是采集到南极洲“不可接近地区”内一套完整的珍贵冰雪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科学家在号称世界“寒极”、“风极”、“冰雪之极”的南极洲徒步科学考察和探险的过程,披露了考察活动中许多的事件。把横穿队中各国队员不畏艰险,勇敢拼搏,风雨同舟,勇往直前的实情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也可以从这本日记中领略波状起伏的茫茫冰原,突兀怪耸的冰川,肆虐疯狂的暴风雪等南极大陆的自然风光。他冒着生命危险。宁肯把备用的衣物丢弃,也要把雪样一个不少地带上,被同伴戏称为“疯狂的科学家。” 秦大河等穿越南极的有关资料给你什么启示? 2.阅读P104的两段新闻报道,看看我国已在南极设立了哪两个考察站?描述两科考站的位置?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3.过去人类在极地的活动主要是以探险为主,而现在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请大家继续看图10.2想想南极有哪些矿产资源? 4.南极既不是温带,更看不到森林为什么也会有煤呢? 5.阅读课文,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方。看南北极上空来看的地球经纬网,经线呈由极点放射状的直线;纬线呈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同心圆圆圈越小,纬度越高)。 同一条纬线上的点,都指的是正东或正西方向(两点之间是要以两点之间小半圆那一部分来判断)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最低温度能达到0-89.5C,有“地球寒极”。南极地区由于温度低,纬度高,蒸发量小,气候十分干燥,有“白色沙漠”。南极地区风速大,有世界“风库”之称。 8、南极地区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淡水资源储量的72%。等 合作探究 1.科学探险应不畏艰险,勇敢拼搏,勇往直前,要以勇敢、毅力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去克服一切困难?? 2
6.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7.《南极条约》的宗旨 收获之窗-----我努力 我充实 火炼真金-----我成功 我自豪 自我检测: A组 一.选择题 1.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 )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联系三大洲大陆的捷径 B.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才有极昼极夜 C.长城站12月可以看到永不落下的太阳 D.中山站12月可以看到永不落下的太阳 3.关于南极洲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鹅是南极洲特有的兽类 B.煤、铁资源丰富 C.周围海洋冰山约有1万多立方千米 D.有丰富的奇特植物资源
2.长城站、中山站 长城站位于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 中山站位于位于东南极大陆印度洋沿岸(拉斯曼丘陵) 2月是南极地区极昼期,气温最高。 3. (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4.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5.南极洲有着很厚的冰川,这些冰川中保存了大量的古地理环境信息,对这些冰川的研究,可以使人们了解地球过去的历史。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6.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3
二.填空题 1.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叫____,建于____年,在南极洲的_____岛。 2.人类与极地之间的关系已经从_______阶段进入了_______阶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极地区的石油、______、_______、铁等资源进一步被发现和开采。 4.为了保护南极的________环境,和平利用南极,______、_________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5.地球上一切要素变化的迹象,都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或_________的变化“记录”在南极冰盖的积雪和冰川里。 6.人类对南极的考察起始于_________世纪初,目前已有_____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___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三.阅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食品。 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极地要和平利用,禁止滥捕、滥杀两极的动物资源。 7.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 参考答案 A组 1.D 2.A D (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____点,② __________地,③__________半岛;海洋:④__________,⑤ 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海峡:3.B D ⑨__________。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A__________,B__________。 (3)在图上填出文森峰的位置并注记名称。 (4)目前,已有__________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__________多个科1.长城站 1985年 学考察站,每年都有大批科学家在__________季赴南极考察。 乔治王 2.自然探险 科学考 察 B组 一.基础题: 1.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 3.天然气 煤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B.北半球的夏季 C.每年的7月至9月 D.9月23日前后 4.生态 澳大利2.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位于( ) 亚 阿根廷 A.南极圈以内 B.南极半岛C.拉斯曼丘陵 D.乔治王 岛 3.横穿南极大陆国际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名叫( ) 5.物理 化学
4
A.李乐诗 B.秦大河 C.金庆民 D.李华梅 4.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海洋 B.北极地区C.南极地区 D.大江、湖泊 5.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93年 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7.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成群的企鹅 B.皑皑的白雪 C.多彩的极光 D.漂浮的冰山 8.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 ) A.为了自然探险 B.为了观光旅游 C.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D.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 读图,根据掌握的指示回答问题: 6.20 18 40 (1)南极 威尔克斯 南极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罗斯海 威德尔海 德雷克海峡 (2)长城站 中山站 (3)略 (4)18 140 暖 B组 1.A 2.D 3.B 4.C 5.C 6.A 7.D 8.D 5
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在上图中标示出来。相反,四面朝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请图示说明,并在图中的纬线上用箭头标出来。 2.南极洲和北冰洋与其他大洲、大洋相比,在所跨经度、气候、动物特性、自然现象等方面有什么特殊性? 3.从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请试着解释。 4.两地的最佳考查时间是怎么确定的?
0南极地区指60S以南的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的水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也是地球上唯一一块人类共有的陆地。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内,分别属于8个北极地区的国家。站在南极点上看地球任何一个点,都是在北方;站在北极点上看地球任何一个点,都是在南方。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有“地球寒极”。气候十分干燥,有“白色沙漠”。南极地区风速大,有世界“风库”之称。南极地区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淡水资源储量的72%。等 3.为什么有煤炭资源? 4.选择在气温高的季节。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快乐学案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