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连接,画作的内容和意旨由风格相连。
D.曾经的可染先生因为作画神速而令人赞叹,自己也颇多自喜之情,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先生却要“慢”下来,花时间才能做出好作品。
E.文章是为画家李可染先生做的传,但是却在先生对于书法的研习上花了大量的笔墨,这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回忆了先生是如何“学而知之”的。
【解析】 A项,文中只是说绘画的教化意图不如演说带有直接的目的性,并不是说没有教化作用,属于无中生有。B项,从“可染先生对大自然潜在密码的破译,直接与他的道德向善的趋向不谋而合,而于此时,李可染的艺术与道德合而为一。当李可染先生叹赏大自然”可知正确。 C项,根据原文,应该是“画作的内容宛若表达的语言,画作传达的意旨宛若语言表达的意义”的比较关系。D项,原文说“我知道了先生所说的“慢”非只指时间,更重要的是用笔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品质。 E项,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传主的品质特征,进而塑造传主的形象,这是传记的常见写法。
【答案】 BE 6.这篇传记以泰戈尔的名言“当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就是他接近伟大的时候”结尾,可染先生是如何以谦卑接近伟大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解析】 此题难点在于谦卑的理解,结合全文,既有谦虚自知,又有卑微渺小,然后要梳理文中结构层次,品质本性、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结合题干进行作答。
【答案】 ①品质方面。先生以一种谦仁而不傲的品质沉浸在自己的王国里,品质不俗,画作优秀。②天资方面。先生生而知之,但先生并不自恃本能,智慧深邃。③学习方面。先生能够博采众长,敏学好悟,苦练创新,艺术造诣颇高。④追求方面。在推动画史弘扬文化的责任面前,先生深知己力之渺小,但所为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博大的灵魂,迎来了又一次伟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毕淑敏
①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 ②马萨达在亚拉姆语中是“堡垒”之意。它位于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看不到丝毫绿色,和周围充满盐土气息的绵延小丘,没有太大区别。马萨达山脚下的砂石大地上,绘有粗糙的水纹状痕迹,这位不拘一格的大手笔涂鸦者,乃是死海日复一日的咸浪。由于气候干旱变暖,死海不断瘦身,留下了这身宽体胖时的飘逸衣褶。
③上得山来,马萨达的顶部倒很平坦,像一幅巨大的土黄色桌面。放眼四看,它是森严堡垒和华美宫殿的奇异混合体,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绚烂华美的宫廷遗址绞缠一处,比肩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④站在马萨达西围墙处,迎猎猎罡风,俯瞰这处长堤,会感受到它志在必得的凶险用心。再放眼,可看到山下平坦地,有8处呈长方形或是菱形的营盘痕迹,那就是罗马大军的驻扎地。公元73年4月15日,也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
⑤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
⑥第二天一大早,罗马人以为会遭遇马萨达守军的殊死抵抗,他们披上铠甲,搭好梯桥,对城堡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不料迎接他们的只有早起的鸽子咕咕啼声。罗马人走入焦黑的城堡,没有看到一个敌人。正确地讲,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敌人。殚精竭虑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骸??
⑦在微茫的晨曦中,一抹猩红从死海东岸娩出,带着咸而湿的冷冽,一如渐渐暗凉下去的忠魂之血。死海的日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无数跳跃的光芒在黏腻的海面上飞速滑行,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俯冲着扑到了马萨达山下。
⑧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马萨达的勇士们都集体殉难了,后人如何知道这可歌可泣的故事?原来,有两个妇女和5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在集体殉难中幸免。一名妇女历尽艰辛,找到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向他叙述了亲眼所见的故事。人们因此得知了罗马军队破城之前发生的一切。从此,犹太人亡却了家园,足迹从迦南大地上蹒跚远去,背影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⑨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这里曾经以少抗多以弱抗强,当失去赢得宗教和政治上独立的希望之时,万众一心地选择了用死亡代替奴役的命运。这是理想主义的千古绝唱,这笔精神遗产,不仅属于犹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⑩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仪式,以纪念英烈。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陷落”是一个可怕的词。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很多国家,都曾经陷落过。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长安的陷落、罗马的陷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巴黎的陷落、南京的陷落??陷落之后是血泊和杀戮,是肝脑涂地和尊严尽失,是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
?国与国之间所有的攻伐,说到底,是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面对无法调和的利益之争时,如果不想进入殊死的博弈,人们通常会说把“蛋糕做大一点”。我以前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各方各得其所,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失。直到2008年春夏,我买一张船票环游地球。3个多月绕地球一圈航行下来,最重要的发现却是地球这块蛋糕,不可能做得更大了。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真是诡异。越简单的东西,越是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参透。但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一句“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单独成段,借“高昂的头颅”突出表现了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B.作者写了马萨达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顶部地势、建筑特点,说明马萨达这个堡垒既具有政治意义,也有军事功能。
C.第⑦段的景物描写是实写,这些描写很明显带有强列的主观情绪,其作用就是烘托与赞美马萨达人的英勇无畏与慷慨赴死的悲壮。
D.作者登临古战场,思绪贯穿古今,并联系自己的经历,引发了众多有关战争、国与国相处之道的思考,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马萨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错。应是借“高昂的头颅”表达了自古以来,犹太人就有捍卫自由与家园的斗争精神。C项,第⑦段的景物描写应是虚写。D项,“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错,通过最后一句“但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可知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 B
8.文中讲“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请分析其深刻寓意。(5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关键句含意的能力。“再”有两层含义,从表层来看,“再”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从深层来看,“再”表达的是一种誓死卫国的决心。
【答案】 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表达对过去沦陷的悲痛,表现了以色列人民誓死保卫马萨达、保卫国土的决心。
9.综合全文,请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考。(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深刻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这是一篇游记类的散文,作者登临古地,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众多思考:从历史来看,作者回忆了马萨达人反抗罗马人的集体就义的场景,意在告诉读者,追求自由之心千年来一向如此,并进一步反思战争与杀戮带来的可怕后果,告诫人们珍惜和平;从现实来看,作者联系自己环游世界后的感触,思考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彼此的利益关系。这些都是作者的思考,答题时可以重点思考最后四段的内容。
【答案】 ①从古至今,人类反抗压迫和保卫自己家园的斗争精神不灭,追求自由之心不改。②战争与杀戮的结果是生灵涂炭、尊严尽失、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③地球的资源与空间有限,人类必须找到兼顾所有人利益的平衡点,停止争夺,和平共处,才有真正的和平。④相信人类会意识到和平共处的重要性。而且对未来的和平充满了期待和热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解析】 首先理解句意,再结合“楚”“令”等标志词断句。“干”为动词,“之”为其宾语,所以“干之”后面应断开。这样可排除A、D两个错误选项。“少俊”指少年才能出众,所以令狐楚才对其厚加礼遇,因此“少俊”后应断开,与后面“深礼之”形成因果关系。所以排除了B项。答案应为C项。
【答案】 C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末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D.《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宋以后有新旧《唐书》之分。 【解析】 C项,二者虽都属哀祭文,但在写作的重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解析】 B项,李商隐在令狐楚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分)
译文: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分)
译文: 【答案】 (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
(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狐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
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大中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示秬秸[注]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市楼”一句写人物活动,也是从正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
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解析】 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里的“歌”并不是真的歌唱,而是拖着长声叫卖的声音,因此B项说卖饼儿的叫卖“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不准确,另外也不切合全诗主旨。C项,应是从“侧面”表现主人公起得早。
【答案】 BC
15.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全套及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