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 (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活动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进一步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学习画人物动态组合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组合的画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 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 (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二、同龄作品欣赏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 (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 (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三、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 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四、作业展示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第12课 废物利用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2、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 3、增强环保意识及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用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引入,欣赏感受
谈话引入,欣赏徐冰的《凤凰》作品。 1、同学们了解凤凰吗?你们心目中的凤凰是什么样的?教师简要介绍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是汉族的民族图腾,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鸟,常用来象征祥瑞。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2、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件很特别的《凤凰》作品,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呢?
3、学生欣赏、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成几个问题,如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建筑废弃物做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拼合在一起的?艺术家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二、分析讨论,感悟认知
1、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凤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讲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过程。
2、接下来我们欣赏作品的几个局部,(教师出示凤凰的头颈、翅膀及尾巴三个部分的放大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凤凰的这些部位分别用了哪些工地废弃物作为材料?这些废弃物的材质、形状、颜色与制作的这只凤凰身体部位有什么联系?能够让我们产生哪些联想?
3、师生交流后小结:《凤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及工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废弃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废弃物材料的巧妙联想与组合:铁锹拼接而成的“羽毛”、红色安全帽构成的“凤冠”、建筑钢条及围栏布拼接的“凤尾”等。
三、欣赏交流,深化认识
1、教师出示教材中彩绘木雕、铜鎏金材料制作的《凤凰》,组织学生欣赏、思考:两件《凤凰》作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材质有何不同?给人怎样的感受?师生交流后小结。
2、出示一组综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学生欣赏,体会不同材质在作品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学习延伸
1、课堂小结。
2、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