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 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 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 (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 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 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
第5课 纸魔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步感受纸立体作品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标:能运用折、贴、剪的方法制作纸方框,并进行纸方框的拼摆、组合练习。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纸魔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精心设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纸方框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剪切纸方框的原理,将单个的纸方框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大师,看看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课件出示刘谦图片。
2、刘谦是大魔术师,老师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 表演纸条变立体纸框。板书:《纸魔方》 二、探索新知、动手实践
1、视频播放纸方框的制作过程
2、课件出示纸方框单体示意图。(学生尝试制作。)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请一名同学上台制作、讲解方法。 三、课程深入、体验乐趣 1、感受刘谦的神奇魔法(课前已将做好的纸魔方偷偷放进每组一位学生的课桌)。 课件出示几个纸魔方图片。 咦?它们跑哪儿去了? 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课桌,是不是跑你们那儿去了。 2、欣赏纸魔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制作,教师指导 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纸魔方。 要求:
1、纸方框单体制作精美。 2、组合造型漂亮。
课件伴随着轻音乐循环播放纸魔方图片。 五、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小组代表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 2、小组互评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夸夸它。 你能给一个作品提出一点小建议吗? 2、教师总结性评价
第6课秦陵兵马俑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 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 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第二课时
一、 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作品反馈 二、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 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第l0 课小园艺师(活动一)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 ??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2、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欣赏引导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2、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 ??一般内容:
??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 ??水:水池、小溪、喷泉??
??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 ??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 ??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 ?? 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 ??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
??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三、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 ??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
??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四、评价活动
??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第10课小园艺师(活动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 ??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