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纸、笔。 ??教学过程: ??

一、随堂欣赏、导入激趣 ??揭示课题 :

??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

??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 ??

二、感知材料

??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中的什么内容。

??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 ??

三、合作学习 尝试体验

??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 ??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

??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 ??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 ??

四、欣赏评价

??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

??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 ??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 ??

五、课堂总结 ?? 1.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

??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一)

教学目标 :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 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 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

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分组制作)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预估问题:形态不美;松散不稳 ;没有做完;预备一个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 三、互相学习 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从中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

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 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扎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 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4.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 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 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

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 拓展方法

作品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

作品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插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 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 五、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组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 2.评析交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二)

教学目标: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收集稻杆、麦杆等材料。.也可以找到类似材料代替稻杆草叶材料(废旧毛线、纸绳、包装绳、甚至用旧报纸搓成或卷成的绳子)。 二、欣赏导入

1.欣赏湘西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小虫子,用草梗编的筐用稻草编制的稻草人。

2.认识材料的原始美、淳朴美、自然美。 板书:随意自在 ;造型简洁、夸张、概括。 三、发现问题

1.提出尝试作业要求:运用带来的材料在5分钟内编织任意形。(学生分组尝试制作) 2.师生共同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①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不合理,看上去比较粗糙,材料浪费大)。 ②结绳(打结处较多,草头没藏好)。 ③编织方法(较单一,基本上是平面的)。 ④形体结构(松散,不牢固)

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评 四、方法指导

1.理料——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分类。

2.设计图——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简笔小动物或小人物。

3.简化造型——教师将设计图进行简化,防止学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诱导。 4.用料分析

5.画出预想效果图

6.教师示范,分编或分捆各部分,再进行组合。 7.修剪整体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强调整体美观,制作细节精致而生动) 五、作品欣赏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哪种制作方法完成。 1.分析作品《狮子》: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狮子的头部、脚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编织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分析作品《狗》:狗的嘴采用编织方法,身体和四肢用捆扎方法。 六、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探索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编织、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创意的作品。 七、作业评价

1.评价要点:①构思大胆,巧用材料。 ②特征突出。③形体稳固。④方法多样。 2.推荐学生课余关注乡村文化与艺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贴画、泥塑、糖人等。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雨、雪情景。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

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教学难点:

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 (2)引入新课。

二、艺术作品的欣赏。

1、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 2、欣赏冰、雪、雨、雾、云的图画,

3、猜猜画家们怎样表现出这些独特的风景的。 三、学习技法、练习创作。

1、自学教材中的三种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 蜡笔法、撒盐法、滴水法

2、根据自己准备的选题,尝试绘画。 四、深入探究

1、欣赏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 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2、由水资源缺少的图片引入招贴画的欣赏。 什么是招贴画?要素有什么? 广告语:简单明了、意义贴切 图形:色彩对比强烈、主题突出。 3、制作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与广告语。 绘制样稿:铅笔勾勒 装饰完成:上色、修饰。 4、设计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 5、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 五、小结,拓展。

与同学一起展开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有哪些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的短缺,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改变现状?

第10课 艰苦岁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用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 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二、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 构图上:

(1)左实右虚

(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 (2)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绘画

(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 (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三、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四、欣赏评述 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3)在线全文阅读。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43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