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1总则 (41)
3 设计计算 (42) 3.1 一般规定 (42) 3.2 荷载 (42) 3.3 支撑系统整体稳定计算 (43) 3.4 立杆稳定计算 (43) 3.6 支撑系统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 (44) 3.7 立杆竖向变形计算 4 构造要求 4.1 一般要求 4.2 支撑高度不大于5m的构造要求 4.3 支撑高度大于5m的构造要求 5 施工 5.1 施工准备 5.2 搭设 5.3 使用 5.4 拆除 6 检验和验收 6.1 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6.2 模板支架的验收
(44) (45) (45) (45) (46) (47) (47) (47) (48) (48) (49) (49) (49)
26
1总则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设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楼板、高架道路等平面构件的模板支撑系统,该模板支撑系统由扣件、脚手钢管组合而成,适用高度为不大于30m。 模板支撑系统高度大于30m的,可参照本规程进行专项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实施。
3设计计算
3.1一般规定
3.1.4本条列出了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计算共有5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应按工程特点、荷载大小、施工规模进行必要的计算。
1 对于支撑高度≤5m的多、高层建筑的一般楼板结构,仅须做支撑立杆的稳定性等计算;若有成熟经验时,可直接应用有关的手册、图集。
2 对于支撑高度≥8m且支撑高度曒2倍支撑系统的水平投影宽度的高架道路、城市桥梁以及房屋建筑结构的模板支撑系统,必须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
3 支撑系统如有横向起支承、约束作用的连接杆件,则应按支撑系统所传递的荷载作相应的计算;
4 对于从地面支承的高架道路、城市桥梁的模板支撑,宜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必要时尚应验算软弱下卧层,计算地基沉降。
5 对于模板支撑高度较高的工程,宜做支撑立杆压缩变形计算。 3.2荷载
3.2.1模板支撑系统的荷载分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永久荷载中如有预埋的支座、管道和型钢等部件也应计入重量。 3.2.2可变荷载中的风荷载
1 基本风压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采用,考虑模板支撑使用期短,遇到强劲风的概率相对较小,故采用重现期n=10年的基本风压值已属安全; 2 混凝土堆积高度超过100mm以上者按实际高度计算;
3 采用支架承载,使用布料机进行浇筑混凝土时,荷载标准值取4kN/m2; 4 风振对钢管扣件式支架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3.2.4 当验算支架的整体倾覆且对结构有利时,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0.9。 3.3 支撑系统整体稳定计算
3.3.2~3.3.3 前一版本规范对支架整体稳定计算和抗倾覆计算提供了诱发荷载法的
27
方法。现规定,当满足本规范的构造措施后,可简化为单根立杆的稳定计算。当不满足本规程的构造措施时,应做支架整体稳定计算和抗倾覆计算。 3.4 支架稳定计算
3.4.1~3.4.2 对于多、高层建筑的一般楼板结构模板的支撑,可按不考虑风荷载计算,其结果的误差较小。 3.4.3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1,系考虑扣件节点嵌固性能对单根立杆计算长度的调整。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的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
1,给出表3.4.3-1。
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2,系考虑支架整体稳定因素对单根立杆计算长度的调整。k
值与支架高度、步距有关,并对立杆伸出顶层长度a相应有所限制。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统一规定》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要求,安全系数曒2,从搭设高度系数转化而来([H]为搭设高度),给出了表3.4.3-2。
:
式(3.4.3)借鉴英国规范,计算较简便,适合于接近钢架几何不可变的杆系结构,而扣件式钢管支架为半刚性节点并非几何不可变,过去相关试验不多,现《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条文说明5.4.1~5.4.6中给出了2008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15项钢管扣件式支架试验结果,刚性节点模型的承载力为半刚性节点模型的1.35倍。故在比较了与本规程相似的其附表C-3μ1值,在此基础上确定k2值。3.6 支撑系统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
3.6.1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参照了原规程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中的条文。
3.6.2 基础预压方法应参照《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中的条文。 3.7 立杆竖向变形计算
3.7.1 立杆竖向变形计算中包括了弹性压缩变形和非弹性压缩变形。
28
4 构造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4 当周边有固定结构可采用连墙件等形式与支架相连的,此侧面的支架周边可不设竖向剪刀撑。
4.1.6 底部垫板应能与立杆共同承力并适当增大承力面积及微调支撑高度。 4.1.9 门洞、通道等构造,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上部应架设专用横梁,横梁结构应经过设计计算确定;
2 横梁下的立杆应加密,并应与架体连接牢固,且两侧应加设八字斜撑; 3 通道宽度应小于或等于4.8m;
4 门洞及通道顶部必须采用木板或其它硬质材料全封闭,两侧应设置安全网; 5 通行机动车的洞口,必须设置防撞击设施。
4.2 支架高度不大于5m的构造要求
4.2.1 最大竖向荷载标准值为作用在支架上的全部竖向荷载之和。当最大竖向荷载标准值大于10kN/m2时,除计算可进行组合搭设外,还应设置一道水平加强层。 4.2.3支架与模板应无间隙接触,使支撑系统能均匀受力。4.2.7规定了支架受力的传递路径。
4.3支撑高度大于5m的构造要求
4.3.1规定了钢管扣件式支撑系统搭设的高度上限和取值标准;最大支撑高度系指承载支撑系统的平面与浇筑平面构件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4.3.4梁底支撑立杆的等间距设置,可以使梁底支撑均匀受力;与相邻支撑连成整体,可以增加梁底支撑与周边支架的整体稳定。
4.3.5当支架计算整体稳定或抗倾覆不满足要求时,支架四周如有已建建筑,需设置连墙件,如支架四周无已建建筑,可增设剪刀撑、抛撑等构造措施。
29
5 施工
5.1 施工准备
5.1.1 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设计计算支撑系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包括扣件抗滑移、地基或楼板承载力验算); 4 施工搭设要点,支撑材料的选用、规格尺寸及接头方法、剪刀撑等构造措施; 5 模板支架搭设平面、立面布置图、剖面图和节点图;
6 混凝土浇捣程序及方法、模板支撑的安装拆除顺序以及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5.1.3~5.1.4 规定了对钢管、扣件材料、规格、品质、性能进行验收的要求。 5.1.5 规定了模板支架地基与基础施工的质量要求。 5.2 搭设
5.2.1 安全技术的重点内容为搭设参数、构造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5.2.2 本条规定的技术要求有利于支架立杆受力,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当立杆设置在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等基面上时, 也可不设垫板或减小垫板规格。 5.2.3 规定了搭设的基本操作顺序。 5.2.4~5.2.6 规定了搭设的细部构造要求。 5.3 使用
5.3.1 模板支撑应牢靠,否则易造成模板移位、变形、倾覆等安全事故;与脚手架连接搭接将存在安全隐患。
5.3.5 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泵送混凝土的流动堆载量、振捣等动力影响和人为操作的不确定因素,施工中设专人对模板使用情况监控,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5.4 拆除
5.4.2 规定了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并提供表格便于查阅。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参照与结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值。
5.4.4 规定了模板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其技术要求,有利于在拆除中保证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5.4.6 预应力结构应严格保证在混凝土产生自重挠度前进行预应力张拉,避免造成预应力张拉值的损失或未张拉混凝土就已产生裂缝,致使结构产生隐患。
30
5.4.8 本条专门针对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的模板支撑拆除做出了规定。
6检验和验收
6.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规定了支架系统使用的钢管、扣件的基本验收要求。
6.2模板支架的验收
提供了模板支架的验收次数、顺序、部位和项目的方法,判断合格的技术条件。
7模板支架验收。 8应急预案
3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版《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