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0.396 0.391 0.386 0.381 0.376 0.371 0.367 0.362 0.357 0.353 0.349 0.344 0.340 0.336 0.332 0.328 0.324 0.320 0.316 0.312 0.308 0.305 0.301 0.298 0.294 0.291 0.287 0.284 0.281 0.277 0.274 0.271 0.268 0.265 0.262 0.259 0.256 0.253 0.251 0.248 0.245 0.243 0.240 0.237 0.235 0.232 0.230 0.227 0.225 0.223 0.220 0.218 0.216 0.214 0.211 0.209 0.207 0.205 0.203 0.201 0.199 0.197 0.195 0.193 0.191 0.189 0.188 0.186 0.184 0.182
3.4.3 立杆的计算长度l0 应按下式计算:
3.5 连接件承载力计算
3.5.1 支撑系统的钢管杆件采用扣件连接时,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Rs≤Rc (3.5.1 )
式中Rs———支架立杆或其他受力杆件通过扣件连接所传递的最大轴向力的设计值; Rc———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值;直角、旋转扣件取8.0kN;采用双扣件时取12kN。
11
3.5.2 支撑系统的连墙件杆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的规定计算。 1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NL=NLW+N0 (3.5.2 )
式中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
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LW=1.4 Wk·Aw;
Aw———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支架外侧面的迎风面积; N0———连墙件约束支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取3kN。
2连墙件的连接扣件按本规程第3.5.1 条规定验算扣件抗滑承载力。 3连墙件及其预埋件螺栓、焊缝的设计承载力应大于扣件抗滑承载力。
3.6 支撑系统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
3.6.1 立杆底端地基的平均压力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P≤KC·fg
式中P———立杆底垫板面的平均压力,P=Ng/Ag
Ng——上部模板支撑结构传至垫板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 Ag——立杆垫板底面积;
KC——支撑下部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按表3.6.1 取值;
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采用。
表3.6.1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地基 KC 碎石土 0.8 砂土 0.8 回填土 0.4 黏土 0.9 混凝土 1.0 (3.6.1 )
注:1.立杆基础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安置立杆垫板前应适当洒水将原土表面夯实夯平;
2.当下部地基为回填土时,支撑系统搭设前,地基应夯实或预压。
3.6.2 支撑系统上部建筑结构形成中对沉降有明确限值要求时,应验算支撑系统地基沉降量;当验算结果不满足时,应采取减少沉降量的措施。
3.6.3 模板支撑立杆的地基为建筑楼面结构时,应对楼面结构的承载力进行验算。
3.7立杆竖向变形计算
3.7.1 立杆的竖向变形按下式进行计算
△=△1+△2+△3≤[△]
(3.7.1 )
12
3.7.2 计算的立杆竖向变形总量超过10mm,应在设计支撑高度上有预留量,计算时予以调整,支架搭设后应做预压。
4 构造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立杆纵横向水平间距不应大于1200mm,底端应设有垫板或底支座。
4.1.2 水平杆步距不应大于1800mm,每步均应纵、横向设置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
4.1.3 水平剪刀撑应在水平面上与纵横向水平杆形成45曘~60曘夹角,并与立杆用旋转扣件相连接,不能与立杆连接时,应在靠近立杆节点处与水平杆连接。水平剪刀撑设置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单榀水平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
2 同一平面应满设水平剪刀撑。
3 水平剪刀撑应延伸至排架最外侧立杆。
4.1.4 垂直剪刀撑应在垂直面上和立杆形成45曘~60曘夹角,并与立杆用旋转扣件相连接。垂直剪刀撑设置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单榀垂直剪刀撑宽度应不大于6m。 2 同一立面应满设垂直剪刀撑。 3 垂直剪刀撑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m。
4 垂直剪刀撑底部应延伸至支撑基础面,顶部应延伸至支架最顶层水平杆。 5 支架周边应设置垂直剪刀撑并形成封闭;支架中部还应设置纵横向垂直剪刀撑,有连墙件部位侧可不设垂直剪刀撑。
4.1.5 支架周边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件,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
13
构造,应靠近节点设置,偏离不应大于300mm,垂直间距应不大于2步,水平间距应不大于3跨。
4.1.6 垫板是立杆底端或底支座与支撑基础之间的承载件。垫板长度应大于1.2 倍立杆的跨距。
4.1.7 杆件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应大于1m,搭接扣件数量不得少于2个,且扣件的间距应为450mm~800mm,扣件盖板边缘
距离杆件端部不得小于100mm。同一根立杆搭接的接头不得超
过一个,同一步内的相邻立杆不得同时搭接。同一步内立杆搭接点不得大于全数的50%,同一跨内的杆件搭接点不得大于全数的30%。 4.1.8高低跨支架的支撑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立杆:距离高跨边应大于等于200mm;距离低跨边应大于等于100mm。
2 水平杆:必须延伸不少于两跨,用扣件与立杆固定。
4.1.9 支架中门洞、通道等临时设施构造的设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规定。
4.2 支架高度不大于5m的构造要求
4.2.1 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除满足4.1 条外,最大竖向荷载标准值不大于10kN/m2时,可通过计算进行组合搭设。
4.2.2 支架下端应设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应紧靠底支座,距离支承面不大于200mm。 4.2.3 支架上端与上部的模板系统应连接牢固。
4.2.4 支架上端应设封顶杆,其位置应接近立杆顶端。
4.2.5 立杆的接长方式以对接为主。对接扣件与支架节点扣件的中心距不得大于支架步距的三分之一,且离最近的支架主节点扣件不得大于300mm。其四周相邻的立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应错开500mm以上。
4.2.6 剪刀撑杆件的接长方式应采用搭接,严禁对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m,杆件应连续设置。剪刀撑与支架杆件连接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与立杆相交的剪刀撑两端部均应与立杆用扣件连接。
2 跨越立杆根数小于等于4根时,应全数与立杆用扣件连接。
3 跨越立杆根数大于4根时,与立杆的连接点应大于等于4,并不少于相交立杆总数的50%。
4.2.7 同一位置中的支承立杆应连续,严禁将上段与下段立杆错开或分别与水平杆连接。
4.2.8 结构中的梁下支撑,应按设计要求与支架立杆同步搭设。梁侧边的立杆与梁净距宜为300mm~350mm。
4.2.9扣件与钢管的接触面应贴合紧密,双扣件承载方式的,应在设计图中详细标明。
4.3 支撑高度大于5m的构造要求
4.3.1 钢管扣件式垂直支撑系统除满足4.1 和4.2 节相关要求外,施工总荷载不大于10kN/m2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4
1 承载支撑系统的平面与浇筑平面构件之间的最大支撑高度不应大于30m; 2 按浇筑平面构件和模板工程支撑系统全部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支撑系统各
层纵横向水平杆之间的高度,应通过计算来确定立杆的纵横向间距。 4.3.2 支架应设置水平加强层,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当支撑高度不大于20m,且上部的施工总荷载不大于15kN/m2时,至少每三步应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层。
2 当支撑高度不大于20m,且上部的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时,至少每二步应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层。
3 当支撑高度大于20m小于等于30m,且上部的施工总荷载小于10kN/m2时,至少每三步应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层。
4 当支撑高度大于20m小于等于30m,且上部的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时,至少每二步应设置一个水平加强层。
4.3.3 双立杆应符合以下构造要求:
1 每步高度内相邻立杆的接头应错开设置;
2 立杆的接头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 3 立杆接头应采用对接扣件,且上、下各加一个旋转扣件。
4.3.4 梁底支撑立杆,其顺梁方向应与周边板下立杆成模数设置,并通过水平杆与相邻支撑立杆连成整体。
4.3.5 当整体稳定或抗倾覆不满足本规程3.3.3 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在支架四周设置连墙件或抛撑等构造措施。
5施工
5.1 施工准备
5.1.1 施工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撑系统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专项方案应履行规定的审核、审批手续。
5.1.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1.3 进入现场的钢管、扣件等配件应进行验收,并有质量合格证、质检报告等证明材料。
5.1.4 施工现场应建立钢管、扣件使用台帐,详细记录钢管、扣件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检验情况。
5.1.5 按照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必须对地基进行平整、夯实,并设置排水措施,必要时也可采取预压等措施;支撑系统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5.1.6 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及拆除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域。
5.2 搭设
5.2.1 模板支架搭设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应与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一致,安全技术交底应形成书面记录,交底各方人员应在交底文件上签字确认。 5.2.2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采用木垫板的厚度应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150mm;采用槽钢垫板的,规格应不小于10号。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版《钢管扣件式模板垂直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