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 658m以下 B5 B2—4 小计 合计 19.62 19.62 5.75 5.75 31.09 9.07 9.07 11.2 75% 75% 75% 3.47 3.47 48.62 51.35 51.35 54.61 10.40 10.40 145.87 154.04 154.04 163.83 164.45 164.45 309.69 214.46 234.08 214.46 234.08 225.58 229.64 455.22
第十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天数330天,每天三班作业,每班工作8小时,每日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
(二)、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和日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根据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该矿井的年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年工作天数为330天,平均日产量1365吨,矿井服务年限见下表。
矿井服务年限表
可采储量 水平 煤层 122b B8 658m 以上 B5 B2—4 小计 B8 658m 以下 B5 B2—4 小计 合计 58.43 77.04 0.00 135.47 0.00 10.40 0.00 10.40 176.55 333 9.78 0.00 0.00 9.78 0.00 154.04 0.00 154.04 163.83 1.08 1.22 0.00 2.31 0.00 2.61 0.00 2.61 4.92 45万吨 1.4 服务年限 年产量 储量备用系数 备注
(三)、井田开拓
根据该矿地形地貌、煤层赋存条件及已有井巷工程及矿井的初步设计,确定矿井仍利用原有的主斜井、副斜井、斜风井三个斜井井筒。矿井的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四)、井口数目和位置
矿井投产时共设主斜井、副斜井、斜风井三个斜井井筒,主、副斜井及斜风井均布置在工业场地内。主斜井主要担负矿井的提煤任务兼作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副斜井主要担负矿井的辅助提升任务并兼作进风井和安全出口;斜风井作为矿井的专用回风井并兼作安全出口。
(五)、水平划分及阶段高度的确定
该矿井现井底水平标高为+658m,根据地质报告+650m以上煤层倾角为13—24°,+650m以下煤层倾角为8°,根据该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设计确定整个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658m,采用上下山开采,+658m以上采用上山开采,+658m以下采用下山开采。
(六)、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1、采区划分
该矿走向长度平均1057m,井筒基本位于井田西部边界。井下采区划分主要根据各煤层的分布情况、井田边界煤柱、回采工作面装备水平等,从生产实际出发尽量加大采区尺寸,以增加工作面推进长度,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2、煤组(层)划分
由于井田内各煤层分布范围不一、厚度不同、相邻层间距大小有
别。设计在采区巷道布置时结合不同采区的煤层赋存条件,按照多做煤巷、少做岩巷、尽量减少井巷工程总量,采区各系统环节简单的技术原则,对各采区内的煤层进行分组(层)和巷道布置。具体为:B8煤层为一组,单独布置采、准系统, B5 、B2—4煤层为一组,联合布置采、准系统。
3、开采顺序 煤层开采顺序:
本矿井煤层层数较多,煤层间距较近,相邻煤层之间存在压茬关系,无法实现上行开采。从资源充分利用考虑,应先采上组煤层,后采下组煤层,同一煤组内先采上部煤层,后采下部煤层。
采区开采顺序: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及采区所在位置,采区之间开采顺序为:先采一采区,后采二采区,在采三采区。
第十二节 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隔水层分布发育情况及其变化规律
1、第四系透水不含水层:主要由上更新统的风成黄土及全新统的洪水冲积物组成,岩性由砂质黄土、亚砂土、沙砾、卵石组成,分布于矿区北部。由于其分布位置较高,虽透水好,但不具储水条件,为透水不含水层。
2、侏罗统含煤地层弱含水层:地层岩性主要由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煤组成。通过井下实测,巷道中潮湿,水从煤层渗出后,在低凹处形成一盆口大小的水坑,因此,矿井未用水泵从井下往
外排水,由此说明含水层富水性弱。
(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及矿床充水因素 1、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矿区内无长年地表水流,因此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由于矿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使得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到阻碍,矿区地层不利于地下水的形成。由于矿区特殊的地层结构,泥质类岩石与透水的岩石以互层的形式出现,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径流不畅,反映在水化学特征上则表现为水的溶解性固体(矿化度)偏高,各离子含量偏高。
2、矿床充水因素
通过井下实测,水从煤层中缓慢渗出,水量十分有限,肉眼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是煤层潮湿,未见其他形成的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因此,矿床充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通过地表风化,构造裂隙补给地下,形成地下水,之后,在通过煤层的顶底板慢慢渗入到煤层中,使矿床充水。除此途径外,地表塌陷也是矿床充水的因素之一。
(三)矿井水的水质及其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腐蚀性
矿井水化学类型为HSO40 CL—Na型,PH值为8.02,溶解性总固体(矿化度)为6.37g/L,为咸水。矿井水对建筑材料和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
(四)矿井涌水量
矿井目前的年生产能力可达到9万吨,经技术改造后能力为45万吨/年,疏干排水量为2m3/d, 采用富水系数法比拟公式:
Q=K.P,K=Q1/P1
式中:Q—拟建新井的涌水量(m3/d); Q1——目前生产井的涌水量(m3/d); P—拟建新井的年生产能力(万吨/年) P1——目前生产井的年生产能力(万吨/年) K—富水系数
将上述参数代入到公式中,则Q= Q1/ P1,P=45(万吨/年)。此数据可作为本矿井拟建45万吨/年井型矿井疏干排水时的参考依据。
设计矿井正常涌水量9 m3/d,最大涌水量20 m3/d。
第十三节 井下排水能力
一、核定井下排水系统能力必备的条件
1.现场查看时在用排水系统设备、设施完好,运转正常,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对3台主水泵进行了检验,检验结论合格。
2.有依法批准的地质报告提供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以及生产期间实际涌水量数据。
3.排水系统管理维护制度健全,有运行、维护、检修、事故记录,有每年一次的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联合排水实验报告。
二、矿井排水现状
该矿在+658m及+600m水平均设有水泵房,至2013年10月前+658m水平水泵房为主排水系统,之后变更为临时水泵房,是矿井辅助排水系统。+600m水平为中央水泵房,是矿井主排水系统,涌水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伊宁市伊北煤矿水文地质划分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