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通过,轴向近东向西。背斜北翼地层倾向北,地表地层倾角24°左右,至深部地层倾角变缓,为12°左右。背斜以南倾角较陡,可达60°多度,被一逆断层斜切,矿区内该断层长1km左右,向南倾,走向125°—305°左右,斜切含煤地层。另矿井中见一小型逆断层,断距较小,约在10m左右,其走向约120°,倾角70°,倾向南。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析,该矿属简单构造类型。
第七节 煤层
矿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共含煤6层,从上到下依次为B13、B8、B5、B4、B3、B2煤层。
各特征简述如下:
B13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井下实测为2.7m,顶板岩性为中—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依据巷道平面图相对位置计算出与下部B8煤层间距在100—140m左右。
B8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较厚,厚度变化不大,井下实测煤厚为4.67m,结构为1.99(0.83)1.85m。煤层顶板、底板为粉砂岩。与下部B5煤层间距实测为130m左右。
B5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较稳定,厚度4.00—5.00m,平均厚度4.53m。煤层底板为粉砂岩,顶板为褐色粉砂岩。
B2、B3、B4煤层控制程度较低,根据B2、B3、B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其总厚度为6.51m。
煤层特征表
煤层间距(m) 煤层煤层 厚度 最小—最大 编号 (m)平均 结构 夹矸层数 可采性 稳定性 倾角 (°) 视密度 (t/m) 3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B13 2.7 100—140 120 2.7 0 1.99(0.831.85) 1层 2.03(0.10)2.5 1层 10.40 较稳定,可采 8—24° 1.29 中—细砂岩 粉砂岩 B8 4.67 130—140 137 较稳定,可采 8—24° 1.26 粉砂岩 粉砂岩 B5 4.53 较稳定,可采 8—24° 1.26 粉砂岩 褐色粉砂岩 B4 2.76 4.44—5.92 2.48 5.18 0 较稳定,可采 8—24° 1.26 粉砂岩 粉砂岩 B3 0 较稳定,可采 8—24° 炭质 1.26 炭质泥岩 泥岩 5.00 B2 1.27 0 较稳定,可采 8—24° 炭质 1.26 泥岩 泥岩 第八节 煤质
(一)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物理性质基本相同,煤岩外观为黑色、块状,条痕黑褐—黑棕色,断口节理均不明显,煤致密坚硬。
煤层宏观煤岩组份以暗亮煤为主,显微煤岩特征有机组分主要为镜质组份、半镜质组份、惰质组份与壳质组份。镜质组份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半镜质组份主要以基质半镜质体和碎屑半镜质体为主,惰质组份以丝质体和粗粒体为主。镜煤最大反射率为0.44,煤变质阶段属“0”阶段
煤层煤岩鉴定结果表
煤的总成份煤样号 无机质各类(%) (%) 有机质各组 显微煤 岩类型 粘硫化碳酸氧化无机土其他 矿物 盐类 硅类 质 类 2R2—122 3.0 0.0 0.0 0.0 0.0 3.0 有机质 镜质组 半镜惰质质组 组 壳质组 0.2 焦块 0.0 暗亮煤 97.0 65.0 10.0 21.5 (二)煤的化学组成 1、煤的工业分析 煤层工业分析见下表
煤层工业分析统计表
层号 B13 B8 B5 样号 2002—MA—07、04煤矿样1、2 2002—MA—02、03、05、06、煤矿样3 2002—MA—01、09、10 水份(%) 原煤 5.14—13.80 11.04(4) 3.94—10.88 7.64(5) 4.26—4.54 4.41(3) 灰份(%) 原煤 3.54—6.14 5.29(4) 3.24—13.61 7.26(5) 4.74—7.83 6.08(3) 挥发份(%) 原煤 42.41—45.06 43.75(4) 44.74—48.78 46.66(5) 39.8—43.23 41.46(3) (1)水份(Mad)
B13煤层原煤水份含量在5.14—13.8%之间,平均含量11.04%,B8
煤层原煤水份含量在3.94—10.88%之间,平均含量7.64%,B5煤层原煤水份含量在4.26—4.54%之间,平均含量4.41%,属不粘煤正常含量区。
(2)灰份(Aad)
B13煤层原煤灰份在3.54—6.14%之间,平均含量5.29%,B8煤层原煤灰份在3.24—13.61%之间,平均含量7.26%,B5煤层原煤灰份在4.74—7.83%之间,平均含量6.08%,三层煤均为特低灰煤。
(3)挥发份(Wdaf)
矿区B13煤层原煤挥发份在42.41—45.46%之间,平均含量在
43.75%,B8煤层原煤挥发份在44.74—48.78%之间,平均含量46.66%,B5煤层原煤挥发份在39.80—43.28%之间,平均含量41.46%,挥发份产量均较高。
2、煤的元素分析
矿区各煤层元素分析见表:
煤层元素分析结果统计表
层号 B13 B8 B5 碳(%) 原煤 73.41 76.47 77.60 精煤 氢(%) 原煤 4.61 5.42 4.95 精煤 氮(%) 原煤 1.12 1.39 1.28 精煤 氧+硫(%) 原煤 20.88 16.72 16.17 精煤 (三)煤的工艺性能 1、煤的发热量
矿区内各煤层原煤干燥基发热量属中高发热量的煤。
煤的工艺性能统计表
煤层号 B13 B8 B5 发热量 (MJ/kg) 27.04(2) 28.61(4) 29.05(3) 粘结指数 R 0 0 0 焦油产率(%) 精煤回收率(%) 68.0(2) 75.1(4) 70.6(3)
2、煤的粘结性
矿区内各煤层的粘结指数为零,因此该区煤层属不粘性煤。 3、煤的灰成分、煤的灰熔点
(1)本矿区煤灰成分以二氧化硅、氧化钙、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为特征。氧化钙两级值为6.86—33.15%,全区平均达17.07%,其中B8煤层平均含量6.86%最低,三氧化二铁两级值为11.89—19.81%,平均16.11%,二氧化硅两级值23.28—37.69%,详见下表。
各煤层煤灰份测试结果统计表
煤 层 号 B13 B8 B5 煤灰成分(%) SiO2 23.28 37.69 31.25 Fe2O3 19.81 11.89 14.08 AL2O3 15.53 18.34 14.43 CaO 33.15 6.86 18.40 MgO 7.24 7.75 6.04 SO3 11.14 9.45 8.76 TiO2 0.54 1.01 0.82 SiO2+AL2O3 Fe2O3+CaO+MgO 0.64 2.11 1.19 灰成分类型 钙质灰份 粘土质灰份 粘土质灰份 煤灰成分类型总体是以粘土质为主,钙质其次,其中B13为钙质灰份,其他属粘土质灰份。
(2)煤灰熔融性
煤灰熔融性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矿区内各煤层煤灰熔点熔融性见下表。
各煤层煤灰熔点熔融性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伊宁市伊北煤矿水文地质划分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