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深学课文)
【课时目标】
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特点;并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了解文中蕴涵的人生道理;理解并 能够模仿课文中“?有什么好?”、“?倒?”、“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造句。
【三分钟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并选两个词语造句(三名同学上黑板听写,其他同学练习本上写、三名同学的集体订正,老师抽查几个写在本子上的同学的)
词语:磨蹭 ,赖,一口气,宽厚,红薯,晾晒,稀奇,板面孔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体会下一本书里蕴涵的人生道理。 二、讲授新知 (一)串讲课文
1.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小声读或默读),要求学生做到把整篇课文轮流通读一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再指名汇报,随机并板书。
全文共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大段。
第一段:1-2-开头-从一位诗人来访,引出话题第一本书 (难忘)
第二段:3-13-主题-第一本书的故事。
6 / 17
第三段:14-结尾-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2.学习重点句型。
方法:先从课文里找到句型,组织学生模仿造句,在语境下掌握句型。
(1)?.有什么好?的.是用反问句,表示没有什么,不值得去做。
如:我说的清清楚楚的吗?有什么问的。
(2)“之所以?是因为”用在倒装句,结果在前,原因在后。 如:大家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待人宽厚。 (二)复述课文 方法和任务:
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结构,首先在小组内复述,互相补充完善,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汇报。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特点 方法:分小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为什么?
3.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
7 / 17
重真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这一本书蕴涵了太多的情感,从中品出酸甜苦辣 。
(3)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四)分析人物
师:这一本书蕴涵了太多的情感,你从中品出什么滋味?思考并验证:文中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如何? 父亲:温和,善良,乐于助人,有责任心 我:善良,勤奋,调皮,乐于助人 祖母:爱劳动,幽默 三、本课小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做巩固练习】 1.练习第3题
方法:首先同桌合作完成,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 练习第4,5题 方法:抢答
第4题: B C D C A 第5题: D A C B
【板书设计】
第一课《我的第一本书》
8 / 17
(深学课文)
甜: 父子之间的亲情
同学,朋友之间的情谊 第一本书 人不能忘本 酸:贫穷的生活环境,学习的艰辛
人生际遇的差别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四、五课时(深学课文二)
【课时目标】
9 / 17
能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课文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请几名同学复述第一篇课文。
2.你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跟大家分享有关日记本的故事吗?
二、讲授新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积累四字词语,想想我的第一日记本怎么了?
2.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所得到的的信息。重点积累四字词语:全神贯注,扬帆远航,情不自禁,蠢蠢欲动 (二)掌握词语 1、组织学生自学词语。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方法:鼓励学生先从文中找出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词语,如果解释不太完整,由老师来解释,最后组织学生用词语造句(自愿或叫名字说句子,并把典型的好句板书)。 重点词语:
(1) 模范:学习、工作中值得树为典型的优秀人才或事迹
10 / 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