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人文地理真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在欧洲只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使用,在拉丁美洲中,巴西说葡萄牙语,其他大多说西班牙语。在非洲,安哥拉与莫桑比亚则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 意大利语 使用范围在意大利及其相邻地方和瑞士。

其他语言 还有罗马尼亚语、罗曼什语、加泰隆语和撒丁语 5.简述影响地理物象的三种距离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影响地理物象呃距离主要有三种:一是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实际长度。二是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时间。三是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要的费用。

分析论述题

1.试分析现代人地关系研究与传统人地关系研究的区别。

2.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有哪些?分析你所熟悉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

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散力和摩擦力三种力量循环相互作用形成的。

集聚力形成主要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它提供了多而方便的服务和设施。城市中心交通方便,距离城市各个方向都是较近的,容易吸引城市内各个方向的顾客。因此城市中心也是商业最好的区位,商业发达了,顾客多了,也会把别的服务部门吸引过来,反过来吸引更多的人。这就是市中心区位产生的集聚力,推动人、物、服务向中心集聚。二是市中心具有社会条件方面的优势。主要是知名度对人们的心理的引导作用。

离散力形成主要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条件方面,居住在市中心商业区附近高级住宅区的富有阶级转向郊区,经济效益下降了。再加上原来集聚力形成繁荣的中心带给该地区高地价,高工资,高消费,给中心地区造成高的成本与负担。这些原因使得无法继续,不得不搬迁。二是社会条件方面。由于分散化过程,富有阶级转向郊区,市中心开始衰落,原来空出来的富有阶级居住区被低收入的人所填补。因此,市中心的声望开始下降,郊区高质量住宅区声望提高,吸引力增强,加速了城市分散化过程。

摩擦力是指阻碍产业、家庭产生集聚或扩散运动的力量。城市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门槛,如自然地理条件、技术设施条件、城市结构和生态环境等。

3.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经济对文化的作用:一是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二是区域经济结构、类型、性质影响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 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表现在:一是精神文化与经济发展。区域文化观念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则没有。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会从多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文化内核也给区域经济结构带来影响。二是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基础。在较长的时间内,明晰的产权、健全的法律与金融制度以及有效的政府,对于促进市场的有效运行和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三是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本身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9 年人文地理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8 分)

1, 环境感知论 2, 趋势面分析 3 ,地理人种 4 ,第五产业 5 ,断裂点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

1 ,简述人文地理学现象学分析方法的研究 步骤 2 ,简述经济适度人口与实力适度人口的区 别 3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思想 4 ,简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5,简述科学技术对国家权利的意义

三 论述题(每题 20 分) 1,从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试论述人 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

本理论. 2,什么叫城市地域结构,以你所熟悉的城市 为例,试分析该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发展的动 力 3,何谓\两型社会\试分析两型社会与人 地系统协调的关系 2009 年区域经济学真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 1, 次贷危机 2 ,绿色 GDP 3 ,产业集群 4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5 ,知识经济 6 ,区域形象 3

二 ,简答题(每题 10 分) 1 ,简述 Theil 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 ,简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

义和标志 3 ,简述空间扩散的一般原理与主要方式 4 ,简述区域发展的内涵 5 , 简述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 要学术贡献.(保罗克鲁格曼) 6 ,简述威廉姆逊倒 U 字形学说及其意义

三 ,论述题(每题 20 分) 1 ,分析论述区级产业转移的内涵与动因 2 ,分析论述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重点领 域 3 ,在当前经济全球下滑的背景下,\保增 长,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 务,试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分析论述我国\保 增长,促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政策 年人文地理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年人文地理真题(回忆 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 8 分) 1,埃拉托色尼 2,实力适度人口 3,种植园农业 4,农村聚落体系 5,维布雷宁消费型

二,简答(每题 10 分) 1,简述人口转变的日本模式 2,简述斯科特的\新工业区位论\3,简述中国北方方言的分布及比重 4,简述旅游地文化的要素 5,简述人口迁移的空间行为规律

三,论述(每题 20 分) 1,依据世界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我国中西 部地区如何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发展 2,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说明其在城市化过 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主要途径 3,什么是\和谐论\谈谈\和谐论\和\两 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2011人文地理学回忆版

名词解释 40·拉采尔 谱系分类法 结构主义方法论 赫夫概率引力模式 民族宗教

简答 50·

乡村聚落的分类

旅游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社会环境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

语言的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的区别

形式文化区以及它的三个层次

论述 60·

郊区城市化的特征,我国郊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结合旅游资源与文化环境的关系,说明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文化地理的人地关系图式中,说明人地关系(此题记不太清了)

区域经济学

名词解释 30`

包容性增长 哈罗德-多马模型 人口容量 区域增长趋同 产业生命周期 基钦周期

简答 60`

区域系统的特征

举例说明产业集群的优势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投资乘数形成的条件及其作用效应

增长极的作用效应

综合经济区及其特征

论述 60`

空间扩散的一般原理及扩散方式

何谓战略新兴产业,如何认识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

结合《2009世界发展报告》的框架,来说明如何重塑我国的经济地理 2011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区位因子 2、城市基本职能 3、绿色发展模式 4、重工业 5、货运密度

二、简答 1、简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 2、简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 3、简述扩散机制及其成因

二、论述 1、以高铁为例,试述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作用

2、试述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城市群的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人文地理真题(2)在线全文阅读。

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人文地理真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47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