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七、结论 盈亏平衡点 % 63.58 本项目的投资利润率为16.38%,投资回收期 5.95 年,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26%,证明本项目财务指标良好,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本项目是在结合某市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的。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增强物流配送功能,在某市及周边地区形成物流配送社会化服务的平台效应,对某地区物流配送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
--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产业政策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精神,《商务部关于促进中小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的意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中小流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中小企业间的自由连锁,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鼓励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流通业态,鼓励中小流通企业发展联合采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规模经营效益。推动中小流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的知名品牌,弘扬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引导企业实行错位经营,转变经营方式上陈旧雷同、缺乏服务品牌和以“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手段为主的状况。积极倡导通过联合、合作、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等方式,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著名服务品牌、多元投资主体的优势中小流通企业。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9号)中提出的各项支持政策,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行统一纳税、减少重复检查等方面切实为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2009年2月,国务院为应战国际金融危机制订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推动能源、矿产、汽车、农产品、医药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等规划,并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 二、我国物流行业的现状
--
--
近些年,物流愈发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些国家把发展物流作为本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物流配送在我国流通领域出现。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物流配送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现代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的规模越来越发达,网点分布越来越多,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不少省市已经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还有许多省市开始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
(二)在生活资料领域和生产资料领域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类型的现代物流企业,一些传统的流通企业,包括运输和仓储业通过改造变成物流企业,一些生产企业开始介入现代物流行业,一批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企业根据各自特点,发挥特长优势,积极开拓物流服务领域,形成了服务模式多样、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
(三)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设,获得较大发展,有些已经达到较先进的水平。配送中心全面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并应用先进的无线网技术,实现了无纸化收货验货、拣货理货和仓储保管盘点。
(四)现代物流技术的开发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一些物流配送企业在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管理技术上取得了许多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物流配送业在我国发展很快,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物流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加快整合各种存量物流资源,协同规划,有效利用好增量资源,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布局合理、高效运转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网络,积极采取措施鼓励传统物流方式再造,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不仅是推进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也将会成为未来物流政策的着力点。 三、某市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之
--
--
一,我国政府机构对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实践已经证明,物流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库存积压,促进利润率上升,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某市的物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能参与客户物流资源内外统筹配置,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物流服务的企业逐渐增多。但由于受我国物流总体发展水平和“大而全”、“小而全” 思想的影响,某市的物流运输企业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造成了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社会物流配送形式粗放,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与物流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物流市场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行业呈现出了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及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较弱,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等特点,这不仅制约了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行业的进步。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的社会化需求也日益增强。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物流服务需求,需要物流企业在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功能等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一方面可以增强物流企业实力,满足流通领域对于物流配送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推动物流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项目区概况
某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东北地区西端,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是距北京最近的内蒙古草原。全市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8公里,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某”是蒙古语“乌兰哈达”的汉译,因城区东北部有一座赭红色山峰而得名。某市的前身是昭乌达盟,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七旗、二县、三区,属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全市共有30个民族,总人口452.77万人,其中蒙古族77万人。
某市地域十分辽阔,资源非常丰富,是具有生物和地质多样性的天然博物馆,是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胜地。全市有草原9000万亩,林地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28%。境内有老哈河、西拉沐沦河、乌尔吉沐沦河、叫来河和贡格尔河五大水系,常年蓄水的天然湖泊70余处,其中克什克腾旗达里湖面积为35.7万亩,是
--
--
内蒙古第三大湖泊。农业是某市的基础产业,全市耕地面积1760万亩,种植品种除小麦、谷子、玉米等粮食作物外,还有甜菜、油葵、烤烟、药材等经济作物。牧业生产方面,肉牛、细毛羊、肉羊、白绒山羊、瘦肉型猪、肉鸡、蛋鸡等畜禽养殖在自治区及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点千余处,主要有煤、石油、金、银、铜、铅锌、钨、铁、莹石、大理石等。
某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潜力巨大,是具有很大后发优势的地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又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涵盖区域。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2008年达到752.39亿元,增速为18.3%。第一产业增加值143.55亿元,增速为8.8%,第二产业增加值375.21亿元,增速为25.3%,第三产业增加值233.63亿元,增速为15.6%。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7亿元,增速为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87亿元,增速为24.8%,其中,城区(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消费品零售总额 121.8亿元,旗县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7亿元,2008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42.9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为30亿元,其他行业为9.6亿元。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有效地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38元,增速为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40元,增速为15.2%。 以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牧业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业比重明显上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经过改革和调整,工业构建起新的产业框架,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在优化结构、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绿色屏障初具规模,生态环境整体趋于好转。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出区跨省公路干道的建设,改造了一批县际、旅游、通乡通村公路,启动建设了赤大、赤通高速公路和赤大白铁路,通行能力和通达水平明显提高。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为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奠定了基础。
科技、教育长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物流配送城乡专线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