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集成电路.发展现状与前景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其在现代各种行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因此发展集成电路显得越来越重要。

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发明全球第一块集成电路后,随着硅平面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先后发明双极型和MOS型两种重要电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极强渗透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

那么,什么事集成电路呢?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隧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通常用“IC”(Integrated Circuit)。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是当今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佼佼者,尤其美、日和欧洲等国家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掌握着设计、生产、装备等核心技术。随着信息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尤其通过通信、计算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视听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增长,世界集成电路市场在其带动下高速增长。2005年世界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2357亿美元,预计201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不低于10%,总规模将达到4247亿美元。

多年来,世界集成电路产业一直以3-4倍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世界

集成电路大生产已经进入纳米时代,全球多条90纳米/12英寸的生产线用于规模化生产,基于70-65纳米水平线宽的生产技术已基本成形,Intel公司的CPU芯片已经采用45纳米的生产工艺。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单片集成电路芯片上所容纳的元器件数量已经达到80多亿个。

我国,自1965年,研制出第一块双极型集成电路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及封装测试业三业并举、比较协调的发展格局,出现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相对集中的产业区,建立了多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制造业的技术工艺已进入国际主流领域,设计和封装技术接近国际水平,但我国的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2-3代。目前我国已在北京和无锡分别建成代表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另外,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同投资的一条12英寸生产线于2006年6月开工,中芯国际在上海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扩建项目即将破土动工。

从2000年至2004年,我国半导体产量和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是同期全球最高的,2004年销售额达到545.3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大幅增长55.2%,在全球所占比重也由2000年的1.2%提高到3.7%。

2006年中国整个半导体市场规模突破5800亿元,而其中集成电路市场占了绝大部分。2006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

为4862.5亿元,同比增长27.8%。2006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与总产量的同比增幅与2005年的同比增幅28.8%和19%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从上个世纪90年初的10亿元发展到2000年突破百亿元,用了近10年的时间,而从百亿元扩大到千亿元,则用了仅仅6年时间。到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达到411.7亿块,销售额为1251.3亿元,10年间产量和销售额分别扩大18.5倍与21倍之多,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8.3%与40.5%,销售额增速远远高于同期全球年均6.4%的增速。据信息产业部赛迪顾问预计,2007年-2011年这5年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7%。到201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达到3415.44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之一。 在我国,集成电路有下列主要特点

(1)技术创新取得新的突破,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英寸生产线,发展到目前的12英寸生产线,IC制造工艺向深亚微米挺进,研发了不少工艺模块,先进加工工艺已达到80nm。封装测试水平从低端迈向中高端,在SOP、PGA、BGA、FC和CSP以及SiP等先进封装形式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IC设计水平大大提升,设计能力小于等于0.5微米企业比例已超过60%,其中设计能力在0.18微米以下企业占

相当比例,部分企业设计水平已经达到90nm的先进水平。设计能力在百万门规模以上的国内IC设计企业比例已上升到20%以上,最大设计规模已经超过5000 万门级。

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涌现出一批自主开发的IC产品。“方舟”、“龙芯”、北大众志等为代表的国产CPU,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爱国者3号”数字电视解码芯片,中星微电子的“星光”系列音视频解码芯片等大量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制成功并投向市场,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设计水平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由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凌讯科技联合研制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高清晰度地面传输移动接收系统专用芯片——“中视一号”通过技术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清华同方、中国华大等设计单位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IC卡身份证芯片也在全国大规模使用。在金卡工程的带动下,经过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以二代身份证、手机SIM卡等为代表的IC卡芯片实现了突破。“龙芯”、移动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数字多媒体、音视频处理、高清数字电视、图像处理、功率管理以及存储卡控制等许多 IC产品开发成功,相当一批IC已投入量产,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有的还进入国际市场竞争。集成电路设计业领域自主创新的产品种类增多,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我国封装测试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0.3%,设计业和制造业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约60.8%和54.5%。封装测试在产业链总值中占45.3%,较之2004年的51.8%有下降;设计业和制造业的产值分别占到17.5%和37.2%。尽管封装测试业仍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老大”,但三者结构已逐步向国外先进标准靠拢,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3)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水平经历了2000年的0.35微米8英寸制造线的建设,到2004年中芯国际北京12英寸线建成投产,少数先进生产线的制造技术已提升到0.18微米乃至0.13微米。至2007年底,国内已建成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有52条,量产的12英寸生产线3条、8英寸生产线14条。涌现出中芯国际、华虹NEC、宏力半导体、和舰科技、台积电(上海)、上海先进等IC制造代工企业,这些企业纷纷进入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产业竞争,全球代工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9%国内封装企业,在先进封装形式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设计企业的业务活动已经从芯片设计扩展到系统解决方案、知识产权(IP)的交换交易、IC设计服务、测试,直到产品营销。一批企业已具备0.13微米~0.25微米的设计开发能力,可自主设计开发几百万和上千万门水平的集成电路。

尽管我国的集成电路发展成好的势头,但我们依旧面临问题,例如(1)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形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集成电路.发展现状与前景在线全文阅读。

集成电路.发展现状与前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810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