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品读文第二自然段。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文。
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词语填空读文。
①出示:根据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
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依据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
上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