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一样生活。工人用自杀控诉了富士康劳动体制,用死亡跟“吃人”的管理制度做了最后的决裂。
14条青春美丽的生命消逝了,整个社会都为之惋惜。但是令人更为痛心的是,尽管富士康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它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富士康执行副总裁程天纵2010年5月告诉CNN的记者 :“富士康不会对管理模式进行太大的调整或改变,因为生产流水线上的纪律和监督是不可少的。” 事实确实如此,我们的调查显示:工资仍然微薄,工时仍然过长,工作仍然枯燥,工人仍然处在非人性的管理下,忍受着痛苦、奴役与折磨。管理制度没有改变,在调研组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过程中,跳楼的悲剧依旧在继续发生:7月,佛山富士康1名暑假工跳楼身亡;8月,昆山富士康1名女工跳楼身亡;8月,廊坊富士康1名女工企图跳楼……这些消息零星见诸报端为我们所了解,也许还有更多的则是不为人所知,被埋藏在了富士康“集中营”中。
工人用生命发出的呐喊应该为全社会所重视,调研组要求富士康立即采取切实措施改革现有的管理制度,并且呼吁全社会共同反思这种以牺牲人的基本尊严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研究报告系列三:生活空间—囚在富士康帝国 富士康工人连连跳楼之后,公众看到最多的辩解是富士康的各项设施是齐全的、工资是同类工厂中最高的、工厂内的各种安排都是合法的,似乎责任都在于那些年轻工人不够坚强的心灵。调查证实,目前富士康的确为工人提供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条件和场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资待遇。然而,微薄的生存工资与严格的宿舍劳动体制使得工人没有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社会生活空间,反而成为工厂控制工人的延续;而当工人走出工厂时,又发现厂外的社区并不能提供一个生活与休闲的空间。在10-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之外,富士康工人的社会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当富士康工人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而孤独绝望的时候,能够通过何种方式排解压力和获得社会支持?有哪些权力关系左右和支配着工人的社会生活空间?带着这样的疑问,调研组走进工人的生活社区,深入探索工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 一、工厂生活
1、严重压缩的休息时间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富士康工人每个月的平均休息时间为4.12天,85.5%的工人每个月休息为4天或者少于四天。可见,在富士康绝大部分工人最多只能保证平均每个星期一天的休息,而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之后的休息时间也被大大地压缩了。而在2010年6月“连环跳事件”发生前,不少工人每月仅能休息1-2天。在杭州厂区工作的工人介绍说:
“平时都是工作十个小时,加上中间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和每天都得提前去,还有拖班的时间,基本上工人每天都要花十二个小时在工作上。回宿舍后再吃点饭,洗洗衣服等又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如果再要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就基本上没多少空余时间了。一般如果想出去玩的话,至少也得三个小时。所以工人一般是不去的,下班后就窝在宿舍里,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碟片……”
另一位在观澜园区工作的工人也表达了很多工人面临的现实——没有时间休息和娱乐: “厂里有娱乐设施,不过没时间去。一星期休息一天,很少有时间娱乐了。” 2、难以忍受的伙食
富士康为工人提供工作餐,即每个月提供22天的伙食费,伙食费存在卡里面,当月的只能用作当月,不能累计,另外将近10天的伙食费自己解决。一位在天津厂区工作的工人说:
“公司提供的餐费,就是一个月22天的餐费,标准是早上2块,中午和晚上各6块,每天14块钱 。另外10天左右需要自己掏钱。公司给的伙食补助如果当月用不完的话就作废了,公司回收了。”
一位在武汉工厂做惠普主机外壳的工人这样描述了这些免费的伙食:
“一般一荤一素,素的话一般都是萝卜跟白菜,别人都说把我们当兔子养,我有一次抱怨饭菜难吃,老员工就告诉我说'你要忘记它的味道’;'吃饭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填肚子而吃饭!’”
一些工人因为晚上的饭很难吃而需要自己带干粮。一位在深圳观澜园区的工人强调,工厂食堂的伙食白班和晚班不一样,晚班很难吃。他说:
“上班肯定是在厂里吃,晚班的食物比白班要差很多,因为是晚上,好多的菜都是白天剩的,再加些东西。有时候有的人吃了还拉肚子,我是经常性的拉肚子,因为肠胃不太好,根本就不能吃,自己买点面包喝点牛奶。” 3、单调的休闲生活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之后,富士康在回应外界媒体时,往往提到富士康在员工娱乐设施上所作出的努力——富士康并不缺少文化娱乐设施,富士康里银行、网吧、游泳池、篮球场、书店、咖啡厅、餐厅应有尽有,但是除了网吧其他都不是大部分员工能消费得起的地方,游泳池更多的是一种装饰,而咖啡厅、餐厅等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工人而言,网吧就是他们最经常去的地方,也是富士康及其周围社区中分布最多的娱乐场所。工人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便是上网聊天或者玩游戏。一位武汉工厂工作的工人说:
“上网的就聊聊天、看看电视剧或电影,或是打游戏的……很多工人的手机都可以登陆QQ进行聊天,许多人用手机看看新闻什么的。”
但是上网也并非能达到很好的休息效果。龙华工厂一位做到线长的工人说:
“平时没有什么好玩的,以前会上网,有时找人聊Q,和陌生的人聊,瞎聊,什么都聊,现在感觉没什么意思,感觉上网也没什么意思。”
除了去网吧上网之外,对于大部分工人而言,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车间走出来后,面对诸如游泳池、网球场、图书馆等设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深圳观澜工厂工作了两年的L表示自己很喜欢打篮球,但却几乎没有用过厂区里面的那些娱乐设施。不是他不愿意用,而是他的线长不让他用。他解释说:
“有一天下午下班后,我在厂区的篮球场打球被线长看到,下午回去就被线长批评。线长说'中午不许打球。你打球受了伤,厂里还得赔你钱。’于是我即使在下午的下班时间或其他休息时间也不在厂区打球了。至于厂里的其他娱乐设施,游泳池什么的,我们也从来不去,工作也很辛苦,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再去做这些运动。” 而很多设施仅仅只是摆设。一位太原工厂的工人介绍道:
“宿舍外面有一些健身器材,这些健身器材就是个摆设,都需要交钱的,而且都比外面贵。羽毛球都自己买、羽毛球拍,一个球两块。里面的网吧一个小时2块,外面的网吧只要1.5元一小时。工厂内部有舞会,但是要交500块钱才可以学,所以大多只是去看看而已。” 4、最底限的生存工资
问卷调查显示,富士康员工的月平均支出为1116.8元。城市不断飞涨的消费水平正一点点吞噬着薪资极低的工人的生活空间。 一位深圳观澜的工人忧心忡忡地说:
“按1200的底薪,如果只是礼拜六或礼拜天让我们加班的话,那就是四八三十二个小时的加班,也就三百多块钱,那一千五的工资,我们的房租从180涨到了240,这日子怎么过啊?在这边1200(的底薪),也就节约一点刚刚好,如果不节约,还要跟别人借。” 另一位在武汉工厂工作的工人则表达出了低薪制与生活期望之间的巨大鸿沟: 问:一个月平均要花多少钱啊? 答:月光啊。
问:月薪1800,就是花1800啦?不攒钱? 答:也没,1600吧。
问:开销有没有增加呢?是一直月光吗? 答:嗯,有增加吧,500。
问:你觉得按现在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多少钱是合理的? 答:2000-3000吧。 问:你是武汉人吧? 答:是。
问:你想在武汉市里边定居吗? 答:嗯。
问:觉得在这里站稳脚跟,每个月多少钱才够啊? 答:本地啊?够花?
问:就是多少钱才能在这边稳定地生活。 答:衣食无忧?
问:每个月得多少钱?大概想一下。 答:5000多吧。
从工人的回答表明,目前的社会安排——低工资与他们的农民工身份等都使得他们不敢想象在所工作的城市里生活下去。对武汉的这位工人而言,按照目前的劳动强度合理的工资应该是2000-3000元,但如果要稳定的家庭生活至少需要每月5000元。
对于目前微薄的工资,一位25岁的工人表示很担忧自己将来的生活,尤其是有了家庭之后: “在深圳混不下去了,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块钱,如果没结婚还能混几年,但结了婚的、要养孩子的,实在不够用。我打算赚几个钱后回去做点小生意,不管挣钱多少,起码比工资强点。人家说打工很压抑,连我都觉得很压抑啊!日子真的不好混,有实力也不行。我宿舍里没结婚的人比较多,觉得结了婚一般不会来这里,工资低,结了婚的人有顾虑,在外面多出点力就可以多拿点钱,这里就给那么点,不够用。” 工资水平与生活成本、生活期望之间的巨大鸿沟表明,目前的工厂工资只不过是自身生存的工资,也就是只能供工人自己在工厂存活下去的工资,这样的经济基础是难以支撑得起 工厂以外的生活的,包括结婚、父母孩子的供养等。 二、没有生活空间的工厂宿舍
鉴于农民工介于农民与城市工人之间的这种特殊的身份制度安排,工厂往往采取便于控制工人的宿舍劳动体制来安排工人的住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2.9%)的富士康工人居住在员工宿舍,富士康也宣称为工人提供集体宿舍,这一项看似人性化的、福利性的措施是否真的为工人提供了生活的空间呢?
1、车间化的宿舍管理——纪律与惩罚
宿舍劳动体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宿舍与车间管理的同构性,甚至宿舍往往成为车间的延续,于是这个本应该是自由的空间因为采用车间式的管理而变成一个难以忍受的集中营。 严格的门禁制度
进出宿舍刷卡是一项严格的管理制度,忘记带卡或者用别人的卡都不可以进入宿舍。一位在天津厂区工作的工友介绍,有一个工友忘记带工牌了,回宿舍的时候用的是别人的工牌,被保安发现后,他被狠狠地训了一顿,最后还是别的工友帮他把工牌拿出来之后重新刷卡才进去的。
如果不刷卡,则要被取消住宿舍的资格。一位廊坊的工人表示:
“进出宿舍楼都需要刷工卡,如果连续三天不刷卡就会被认为连续三天没回宿舍睡觉,会被取消床位,以后就不能住宿舍,得去外面租房住。” 彼此隔离的宿舍生活
严格的门禁制度有效地阻止了不同宿舍楼工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如果想要进入到别的宿舍
楼,则要登记工卡,而即使登记也有可能带来处罚。一位太原厂区工作的女工说: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想进宿舍楼玩,楼口的保安很凶地看着我,让我把工卡拿来作登记,我担心登记之后会有不好的记录或者记过之类的处罚,因此拒绝了,结果保安找来了队长。” 另一位太原的工人更详尽地介绍了宿舍区之间的这种分割管理:
“宿舍楼之间的管理很严格,根据颜色来区分区域,不同区域之间不能走动。比方说她是B区宿舍的,我们是C区宿舍的,然后B区宿舍的不能随便到C区宿舍。不允许串门。像厂房都有门禁的,进去的时候都有警卫的,就检查这个。B区的就是红色的,C区就是黄色的。宿舍晚上11点就会熄灯,但是不会关门,因为还有晚班回来的人。即使在宿舍区住的很近,也很难见到面,平时的时间又很紧,所以和朋友之间交流是非常难的。” 强制的洗衣“服务”,违者受罚
富士康宿舍为工人提供统一洗衣服的“服务”,虽名为服务,但却是强制的,工人自己洗衣服会遭到惩罚。一位太原富士康厂区的工友说:
“公司统一洗衣服,如果自己洗抓住了,小则做义工3天,大则做义工7天,这里做义工的主要内容是扫地,另外衣服还有可能被没收掉。如果自己洗衣服的话必须等晚上7点钟宿管下班了赶快洗,然后挂在宿舍阳台,等干了赶快收起来。”
为什么工人不愿接受这一看似人性化的“服务”呢?一位在深圳龙华工作的女工解释道: “因为你们每个人都要洗衣服的话,一个人洗两三件,有的女孩子爱干净的就要用两三桶水,又要浪费水又要浪费电的。为了省钱就交给洗衣公司了。(访谈人员:那些好点的衣服不能机洗的呢?也必须这样吗?)那就看你了,胆子小的话那就送过去洗了。很多女孩子不懂的啊,像我新的牛仔裤拿过去一洗就坏掉了,那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自认倒霉。因为现在时间长了,我们都是自己洗不交给他们洗,因为他们洗是大家的衣服放在一起洗,这样子很不卫生,有什么病,传染病,皮肤病也不知道。再有就是洗不干净。” 另一位在观澜园区的工人说:
“宿舍条件不是很好。一个宿舍要住八个人,比较好的是不用洗衣服,它会专门有人帮你洗,但是洗得不干净。洗完的衣服你要是在外面再去洗一次,就还是黑黑的。所以宿舍里不好。” 强迫工人做义工
观澜厂区的一名工人介绍说富士康要求工人做义工以换取宿舍居住权,根本不考虑工人超负荷劳动之后的疲惫。而另一位工人表示如果不做的话就可能被赶出去: “刚到富士康时是在工厂的宿舍住的,当时住在宿舍的人需要做义工以换取在宿舍的居住权,因为总裁说过,要劳动才可以享受权利。每人每月必须完成两次的义工工作,否则就要搬离宿舍。义工要负责宿舍楼的卫生打扫工作,其中最辛苦的就是搬搬抬抬的工作和打扫厕所。我在宿舍住了半年后,由于多次没有参加义工工作,被派去打扫厕所,苦不堪言,于是给宿舍管理员递了条子,就搬出了宿舍,从此就在厂外住。” 上白班的工人往往会被宿管叫起来打扫卫生而打扰休息。
“宿舍里面的服务很差,上夜班的话,中午11-12点正好在睡觉,但是宿管会把你叫醒,让你打扫卫生,但其实宿舍可能并不脏,本来白天休息就不好,所以觉得很烦。” 工厂的宿舍规定晚上11点前必须回宿舍,晚归的人会被惩罚做义工。 严密的宿舍控制
富士康在宿舍区配备了保安和稽查对工人进行管理和控制。一位观澜的工人介绍了他的经历:
“宿舍里不准打牌、喝酒、抽烟。有人不定时稽查。有一次我在宿舍抽烟被抓到,我认了几句错,说下次再不敢了,等那人一走又点了烟。不能跟稽查的人犟,让他下不来台以后就被整。宿舍每一层都有保安,保安中河南老乡多,一般不会管。但稽查是另一拨人,有一次快十二点了稽查还来敲门。”
可以看出,保安与稽查各有分工,稽查有更大的权力,而保安维持日常的纪律。但无论保安还是稽查,都将工厂对工人的管理延伸到了宿舍的每层楼、每个宿舍及至每个人。 2、宿舍生活面面观 拥挤而脏乱不堪
一般情况下一个宿舍住8-12个人,但是有时候一间宿舍可以塞上三四十人之多!06年就进入富士康工作的一位工人说:
“培训期间住宿舍,8个人一间。培训完后,就被安排进厂区外的宿舍。那时宿舍紧张,厂里的宿舍住不下,在外面租了一个房子。我们34个人住一个宿舍,还有48人住一个宿舍的,那个宿舍太烂了。住了两个月之后,才搬到8到10个人一间的宿舍,也是工厂租的民房。” 除了拥挤、无私人空间之外,脏乱也是宿舍的重要特征。一位龙华的工人说:
“没有人会打扫卫生,和垃圾场一样,刚搬进来的时候我曾多次打扫卫生,但后来发现宿舍里的人根本不在乎卫生问题,通常刚弄干净又脏了,便不了了之,现在自己也不太愿意回宿舍。”
在深圳观澜园区工作的一位工人表示:
“按照富士康里面的设备什么的,确实是很好。但是集体卫生间条件太差了,没有人打扫。” 事实上,这种脏乱不堪的情况源于富士康提供了集体的宿舍,却没有相应配备物业,而是强制工人以义工的形式打扫卫生。工人在疲劳之下还须打扫卫生,宿舍环境可想而知。 无法休息
宿舍本应该是一个休息的场所,但是住同一宿舍的工人常因为所在车间和白晚班等不同而有不同的作息时间,工人之间相互干扰很大,使得宿舍反而成为一个无法安静休息的地方。 刚刚从职业学校毕业在龙华工作的一位工人表示:
“现在居住在宿舍,和不同部门的人居住在一起,一起来的同学全都分散开,没有住在一起,也很少有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的。宿舍里人太多太挤,随时都有人出入,很难安静休息,又有可能丢东西,而且宿舍内要等到晚上才有热水供应。” 另一位观澜园区的副组长说:
“厂里的宿舍虽说有空调,但是因为同宿舍的,上不同的班,白班晚班都有,宿舍里吵得厉害,很影响休息,所以就在外面租房住。” 没有安全感
宿舍里面丢失物品是工人们在工厂宿舍经常碰到的问题。有的工人甚至丢失过好几部手机。而且,有工友反映,丢失东西之后往往得不到解决。 一位在观澜园区工作的工人介绍说:
“工厂内宿舍人多,嘈杂,贵重物品很容易丢。之前在宿舍里面丢了一部手机,向宿管反映也没用,只能自认倒霉。”
也有工人表示,自己在富士康的员工宿舍住了1年,丢了2个手机。 一位龙华的女工讲:
“住宿环境不好,六人一间,房间很小,人均不到两平米。而且经常丢东西。前几天,宿舍区两个人刚好手机被盗而发生了争执,从我第一次进厂就经常发生失窃事件。” 三、社会关系 1、碎片化的关系
工厂对于工人的工作班次以及住宿的安排,导致的结果就是工人进厂之前的社会关系都被尽量地打散,使得工人的社会关系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况。
一位2006年进入富士康,现在已经做到师一级的工友介绍了具体的做法:
“我们培训的那一期共有120人,来自同一学校的有20人,最后留下了8个人。培训的学员大多像我一样来自湖北。参加培训的学员录取时间是一样的,但分了五次进行培训。我个人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两岸三地富士康调研总报告(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