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核同意,最后由项目主管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方能拨款。项目财政资金的10%留作项目风险金,待一年运行期满后无问题再拨付。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审计部门对整个建设的投入进行全面审计,并做出审计结论。
6.3 科学指导,安全生产,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6.3.1实行科技承包,抓死基本口粮田建设配套技术的推广 项目批准后,按时从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熟悉项目工作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相应的县级专家指导组,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科学技术指导工作;项目涉及各乡镇成立相应的技术实施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工作。实行基本口粮田建设配套科技推广承包,签订项目承包合同,按合同签订的布局、内容、规模、指标、方案组织实施,按设计的模式和技术路线实施。
6.3.2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认真做好农业安全生产技术指导。
⑴在实施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之前,对参加招投标的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相关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措施进行考核审查,并作为能否具备资格参加招投标的一环加以考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开展经常性劳动安全教育和管理,并在物质上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工具。
⑵农田水利及小型水保工程实施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农田水利及小型蓄水保工程主要包括:引水渠道、田间灌排渠系、生产道路、沟头防护、农田防护堤等,可根据当地实际合理布
21
设。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参照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进行。小型水保工程实施应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GB/T16453.4 1996)标准进行。
⑶在农业措施配套技术推广服务中,严格遵守有关转基因作物的引试,微生物菌种、绿肥种子在土壤改良,培肥地力中的应用,生物调节剂、制剂在农艺措施当中的施用。
⑷在田间病虫草鼠害的防治中,严格遵守国家、省的农药管理条例,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对从事防治工作的防治人员、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其正确、合理使用农药,确保身心健康。
6.4建设和运行管理措施
项目投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投入。项目区建设面积按类别划分,属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制定以下建设和运行管理措施:
1、建立工程管理组织
在聘请有资质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由村委会确定一名水利专管人员负责工程运行,通过签订合同,明确管理人员的责、权、利,防止流于形式,加强工程管理,避免重建轻管的现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使项目得以良性循环运行,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2、工程管理
为保证工程设备的完好和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专管人员
22
应做好工程设备的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护措施,并严格认真执行。对沟渠、农用机械等设备应定时检修,及时保养,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对盗窃、破坏设施者进行处罚。
3、工程调度运用
制定用水计划,管理人员掌握水稻、蔬菜等作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耗水情况和养分需求情况,根据工程条件、种植结构及作物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需肥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排灌水计划,保证田间水源排灌畅通。
建立工程技术档案。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运行记录制度和工程技术档案,进行作物灌溉试验及效益跟踪观测。管理人员要测试土壤含水量、作物耗水量、肥料供给量及农药用量,每次测试结束后,认真记录,并结合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开展产量,投入量与效益等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使项目的建设实施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
4、管护措施
对于排灌沟渠系统,应作好检修养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发挥排、灌工程的效益,项目建设并通过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移交项目乡镇项目村委会管理。为确保工程的完好和正常运行,特提出以下管护措施:
⑴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在管理范围内禁止取土、挖坑、打洞等。
⑵加强检查,发现小的坍塌、裂缝、路面坑洼等问题及时
23
予以修复。
⑶彻底清除沟渠中的各种阻水障碍,易淤积的沟渠,定期组织受益群众清淤,以保持沟渠设计的排水能力。
⑷加强渠道养护,检查渠道流速是否符合不冲、不淤要求,水质是否符合农灌要求。
⑸依据《水法》有关条款规定,对盗窃、破坏沟渠排灌系统和设施者给予2000-10000元的罚款,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效益分析 7.1经济效益
计算依据:每公斤稻谷按3.0元计;马铃薯按1.6元/公斤计;平均每亩新增投入按260元计(主要指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增加的投入)。
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灌溉条件,实现大小春满栽满插,为项目区今后粮食增产、经济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预计实现大春粮食每亩单产由实施前的500公斤增加到550公斤以上,平均每亩按增产50公斤计,2500亩耕地预计年总增产粮食12.5万公斤,增加收入37.5万元,按照年人均有粮400公斤测算,可新解决项目区750人的粮食安全问题;按“大春抓粮、小春拿钱”的“水稻—马铃薯(蔬菜)”水旱轮作方式,2500亩耕地每亩马铃薯单产由实施前的1.8吨提高到2.1吨,可新增产马铃薯750吨(折合粮食150吨),新增产值120万元。每年总计新增产值157.5万元,扣除新增投入65.0万元(平均每亩新增投入260元),农民
24
直接增加纯收入92.5万元。每年可为4个自然村1729人均新增粮食159公斤、新增纯收入535元。项目区通过推广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技术,按每亩减少化肥20公斤计,每年可减少尿素、磷肥及钾肥投入量50吨,每年减少化肥投资近12万元。
7.2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区通过兴修水利设施,综合应用水利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等手段全面治理,加深耕作层,测土配方施肥,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促进生产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互补,达到动态平衡,在项目区构建一个具有良性生态物质循环,高产、低耗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形成一个合理、高效、投入产出平衡的农田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林、牧业的协调发展。
7.3社会效益
该项目共完成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2500亩,其中:改善灌溉面积2326亩,新增灌溉面积174亩。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将项目区2500亩基本口粮田改造建设成旱能灌、涝能排、沟渠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切实提高退耕还林区的耕地综合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促进退耕还林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退耕还林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退耕农户当前及今后的长远生计问题,为实现退耕农户粮、经双丰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
25
贡献。
建水县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
2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建水县甸尾乡2011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实施方案正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