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
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k2,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 x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
k24解得,k1=? k2=-12所以,正-33412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函数图象如下图.
3x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
- 1 -
【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
6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x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
kk(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x≠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 )
A.3 B.-3 C.6 D.-6
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
1|k|. 2- 2 -
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则k=6.
【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
1|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0,262与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xx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 )
A.
1 B.2 C.3 D.1 2
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过B作BC⊥y轴,点C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S四边形OEAC=6,S△AOE=3, S△BOC=1,∴S△AOB=S四边形OEAC-S△AOE-S△BOC=6-3-1=2.
【答案】 B
3.已知直线y=x+b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b的值.
k的交点为B(-2,m)和C,求k、x - 3 -
解:点A(3,0)在直线y=x+b上,所以0=3+b,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x-3上,所以m=-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
4.已知反比例函数y=
k上,所以k=-2×(-5)=10. xk1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2x-1的图象交于A(2,1). x(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试判断A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
(1)因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1、k2的值.
(2)把点A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
解:
(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2-1,k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 x(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2,-1).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
2=-1,所以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2解析式得,y=-2-1=-3,所以点A′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
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y=-
3的图象上. x(1)求a的值.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 4 -
(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
(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分析:
(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
(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
(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
- 5 -
(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值为:-1≤x≤1.
(4)从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m+1>m,所以y1>y2.
或解:当x1=m时,y1=-2m+1;当x2=m+1时,y2=-2×(m+1)+1=-2m-1所以y1-y2=(-2m+1)-(-2m-1)=2>0,即y1>y2.
6.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的图象交于A、B两点. x(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
分析:
(1)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
- 6 -
【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 教学反思
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 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
- 7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