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在全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加压奋进 力争农民收入五年翻番

——在全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7月29 日) 市委常委、政研室主任 ***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前,唐俊昌书记在听取情况汇报时,对开好会议提出明确要求。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研究分析全市农民增收工作形势,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再鼓干劲,科学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推进各项三农工作登上新台阶。会上通报了上半年我市农民增收情况、全市县镇村争先进位考评情况,眉县、麟游县和市农业局、人社局作了大会发言,其它县区进行了书面交流。刚才,拴虎同志就农业重点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倍加珍惜经验,牢记增收使命

2008年6月,赵乐际书记在宝鸡视察时就农民增收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按照乐际书记的讲话精神,三年来我市把农民增收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创新举措破难题,夯实基础抓落实,科学推进求突破,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的可喜局面。一是连续三年实现“高增长”。2008、2009和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突破3000、4000和5000元,达到5040元,年均增速达20.4%,近三年成为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二是工资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在农民收

入四大块中,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达到45.4%,比2007年增加了7.9个百分点。三是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之势。三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81∶1,缩小到2010年的3.77∶1。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势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337元,同比增长25.7%。到今年底,农民收入有望突破6000元大关,比2007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市委、市政府2008年提出的2012年农民增收目标。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前行,经受住了特大地震、金融危机、雨雪雹冻、冬春连旱、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带来的严峻考验,农民收入不断跨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加,农民的生活更加殷实,也为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年来的创新实践,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方面“给力”:

一是理念创新显张力。理念新,思路清。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农民增收现状,自觉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出台了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制定了农民增收总体规划和八个专项规划,提出了“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工作思路,统一了思想,廓清了方向,农业提升,工业发展,城镇扩容都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方法科学增实力。方法科学,事半功倍。我们坚持科学推进增收,推行以“一户一卡一策”为核心的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

着力突破农民增收难点,解决增收措施到村到组不到户、“最后一棒掉棒”的问题,突出产业增收、就业增收和创业增收,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夯实了工作基础,实现了有的放矢,增强了实力实效。

三是多方联动聚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主动落实驻村联点、包抓帮扶任务,各显其能,各尽其功,指导和帮助村、组、户制定增收计划,落实增收措施。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增收。干部出力气,农民得实惠。

四是机制激励添活力。事业要发展,机制是关键。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增收绩效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优树先和干部使用紧密结合,列支专项资金重奖农民增收先进单位,有力地调动了科学推进、狠抓落实的工作激情与活力。

站在宝鸡看宝鸡,成绩鼓舞人心。放眼全局看宝鸡,差距逼人奋进。三年来,我市农民增收形势喜人,但全省各地竞相发展,农民收入增势更加强劲,西安、杨凌遥遥领先,延安、榆林后来居上,汉中、咸阳态势逼人。我市农民收入水平排名后移,争先进位的压力大、任务重。为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农民增收工作,下定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争取更好的成绩。

二、把握新情况,谋求新跨越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劳动力和城乡关系、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等发生深刻变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产生了新的深远影响。要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谋求新跨越。

(一)人口形势的新变化,为农民增收出现新趋向。从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出现了“三个下降”的新局面,即人口增长率下降,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家庭人口规模下降。从长期趋势看,这“三个下降”意味着“三个减少”,即农户数量减少、农户家庭人口减少、农户赡养减少,这必将对农民增收产生积极影响。

(二)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为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开辟新空间。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流动,并呈现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二产为主向三产就业全覆盖、就近就地转化向跨省区跨地域创业“四大转变”。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新局面。农村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几近消失。加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升级”压力,“技能化”成为增加农民工资收入的大趋势。

(三)城乡关系的新变化,为增加务农者收入带来新机遇。各类流动要素从乡村到城镇、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全国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2010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41.4%,比2007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随着农民进城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这将终结多数人给少数人提供农产品的时代。这种新变化,为务农者增收带来了新机遇。

(四)体制机制的新变化,为农民增收创造新条件。进入新世纪,党中央连续出台了八个强农惠农的“一号文件”。从减征农业税,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发放惠农补贴;从发展现代农业,到建设新农村,再到“三化同步”;从“多予、少取、放活”,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再到加快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从

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再到建立城乡一体化机制体制。这一系列“大动作”,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将逐一拆除,为农民增收带来新希望。

农民收入低是我市城乡发展诸多难题的关节点。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压力与动力同在,压力就是动力;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因势利导,相机而动,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三、加压求进,力争农民收入五年翻番

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5%以上,实现五年翻番。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方面加倍努力。各级要继续按照“二十字”增收思路,抓住有利时机,强化关键举措,落实好农民增收规划,科学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

(一)抓住劳动力供求变化的机遇期,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最活跃的部分。目前上海农民收入中70%以上来自工资性收入,江浙等省也在50%以上,我市仅有45%。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力争使农民的工资收入增加更快更多。一是着力从“少”到“多”,广开渠道促转移。坚持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两条腿走路,采取政策激励、机构推介、经纪人带领、产业发展吸纳转移等途径,引导农民“走出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在全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线全文阅读。

在全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3779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