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说课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A.降水量的变化

3.上题所述地区的工业区最有可能位于( B ) A.西北部 C.东南部

4.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B)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 B.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 C.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 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5.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C)

①发展中国家人多,应负主要责任 ②多使用清洁能源③对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措施 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1

B.城市规模扩大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全球气候变化

B.东北部 D.西南部

5、作业指导(2分钟)

结合教材P48案例3,写一篇小短文,深入分析一下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的原因 附板书:

12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 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学生 四说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说课标

这节课在新课标中的要求是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这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能力的具体要求;

2、课程标准采用“全球气候变化”一词,而不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全球变暖”,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即目前的全球变暖现象本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只不过人类的某些活动对变暖程度和趋势起了加剧的作用;

3、课程标准的最终落脚在“影响”上,这反映出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基础上,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提出应对措施是主要目的。

二、说教材

本章各节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第一节)—能量交换作为基础铺垫;将“大气运动的结果”(第二、三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气和气候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部分来呈现。本节则是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既是本章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同时讲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自然地理的客观规律,

1

学会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树立全球环保意识。

三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理解描述气候变化的尺度如“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理解大尺度气候变化与小尺度气候变化的关系。

② 明确19世纪末至今气候变化的总趋势,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③ 明确近百年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④ 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⑤ 举例说出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①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 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② 通过阅读图表,归纳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③ 通过阅读图 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和图2.30“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得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原因起了加剧的作用。

④推测全球变暖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去发现问题, 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

①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② 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地理思维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③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 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 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在于体会研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于这种大跨度的思维活动学生以往少有接触,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以及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理解全球气候变暖会有疑问。

三、说学生

(1)学生对太平洋岛国的迁移、南极企鹅的生存问题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 选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所需要具备的时间、空间概念和跨度还不够。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只考虑人为原 因而忽略自然原因, 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够完整, 寻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的措施找不到突破口。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解决重难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这个目的,所以,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我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模式,激发学

3

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了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法、合作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2、教师层层设问,抓住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走向知识的殿堂 3、学生主动观察、归纳、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3分钟) [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投影)珠峰、岛国图瓦卢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

1、据新华社沈阳 2003 年 9 月 14 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 、 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 30 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 使珠峰的雪面高程 33 年持续下降了约 1.3 米。 2、2004 年 2 月 19 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 、 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3、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 1975 年的 1.5 万对减少到目前的 9000 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提出问题

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 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都能想到:全球气候变暖

教师提出问题:是否自地球诞生以来全球气温就在不断上升呢? 展示资料:据资料考证,在距今约3000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 3000多年前 那里生存着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

4

热带标准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因此,当时的河南省称为豫州, “豫”字形象比喻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直到现在,河南省仍简称豫,而现在河南是看不到大象的。 2、讲授新课 (30分钟)

引出.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读图2.28,来分析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状况,

教师引导

(1)读图的切入点:首先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有图例的要看清图例,读懂途中所给的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此图反映了怎样一个时间尺度?(地质历史时期)

教师解释 不同时间尺度是衡量气候变化的基本单位如“地质历史时

5

期” “近现代”,以及大尺度和小尺度的关系。

(3)此图反映了气候的哪两个因素(冷暖,干湿),发现这两个因素怎样变化?(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不一)

(4)这说明了什么?(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教师解释 说明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有冷暖和干湿之分,这正反映了全球气候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川时期,这三次大冰川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三亿年左右。在两次大冰川期之间是间冰期。大冰川期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则较温和。

教师提问:我们发现现在我们全球的气候是处在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是否处在间冰期全球气温就在不停的上升趋势中呢?导致了现在所谓的“温室效应”?

请大家观察P46图2.29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

教师提问:你能从图中发现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波动上升)

6

引导学生思考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波动上升。 教师解释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不是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用我国区域性气候变化差异的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的复杂性。 教师引导 比较阅读图 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和图2.30“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两图对比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原因起了加剧的作用(工业革命之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不断增加),

教师提问 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让学生回忆2.1中学过的大气受热过程来回答这个问题。(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趋势加剧)把已学过的知识灵活

7

运用,融会贯通。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可以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承转] :那么人类哪些活动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加呢?请同学们思考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教师加以总结。

阅读P47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一定时间、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材料,说明局部地区或国家范围内气候变化的特点。在地理环境大背景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过渡 近百年来气温升高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引出

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请大家阅读教材P48-49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部分思考这一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展示气候变暖相关的图片,给学生创设情境, 之后让学生分组谈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并利用多媒体做好表格,比较各小组的谈论结果,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一个小组的总结更全面合更合理一些。

后果及表现 改变海岸线 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 地增温,冰川融化 低纬度国家农农业生产变化 作物减产

成因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极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8

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 旱涝的频次、水资源不稳定与强度增加 供需矛盾 径流减少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事件增加 蒸发增强 教师承转 既然全球变暖会引起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作为人类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请大家阅读教材P50活动讨论人类应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 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原因中去寻找解决措施。 教师引导 分析引起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如下):

全球 气候

①大量矿物燃料的燃

产生大气 大气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②毁林,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下降

变暖 环境问题 增温

引导学生从人为原因中寻找解决措施——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学生合作讨论,从原因中寻找措施并归纳如下: 1、 减少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① 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 ②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 ③ 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2、 增加CO2吸收的措施: ① 植树造林

9

② 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

①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 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③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

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3、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同时分析了可能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希望大家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念,锻炼自己资料搜索、整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巩固练习(8分钟)

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地球近地面大气层热量的收支始终保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上图反映我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D ) A.持续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2.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

10

B.持续上升 D.冷暖相互交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说课在线全文阅读。

说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377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