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机遇
我国目前处在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改革的转型时期,互联网金融本身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符合金融改革解决金融抑制、提高金融效率的趋势。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一,商业银行真正地实现精准营销。大数据金融模式是指基于集合海量客户交易等各类数据,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互联网金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用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偏好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能有的放矢,实行精准营销。
第二,商业银行真正地做到百姓身边的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银行无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服务空间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互联网金融为消
2
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使得金融机构能24小时、全方位、多维度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做到真正的便民服务。
第三,商业银行真正地实现业务领域全覆盖。过去传统银行业因为船身大而不能深入去做的小微业务,比如一元理财、一天理财等,在大数据金融模式下实现互联网服务渠道与物理网点的转型拓展小微客户。互联网金融可以从提高参与主体信息的透明度、降低金融服务的交易费用、挖掘潜在小微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这三个层面对小微金融服务进行重新解构,使商业银行真正地服务小微客户提供新路径。
从银行围剿到倒逼银行政协委员吁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http://gb.cri.cn/42071/2014/03/12/7371s4461285.htm
2014-03-12
第四,商业银行真正地实现精细化管理。互联网金融强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行为跟踪能力能够逾越一般财务报表,有效地调查、监督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使得商业银行更加科学的去评价金融绩效,评估业务风险,以及配置全行的资源。也引导银行的业务更加科学和健康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威胁:
第一、互联网技术发展加速金融脱媒化。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中介之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商业银行作为支付服务的中介,主要依赖在债权债务的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空间上的分离和时间上的不吻合。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其一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支付渠道,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已经削弱了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而以脸谱为代表的社交网络,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更是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的功能。Y引用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 2012/7/26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影响情
况分析
第二、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面临改变。商业银行经营基础和根基在于资金来源,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才能放贷款、投资、拆借等运用资金实现盈利。而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最重要的是储蓄存款特别是低成本的活期储蓄存款。各类网络理财不断分流银行存款,切断、截流了银行活期存款来源的渠道。随着储蓄红利逐渐消失,存贷利差缩小,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收到严重冲击。
三、冲击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一是互联网金融尊重客户的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将推进传统银行的业务重心从产品转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进程。二是传统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有融资中介和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影响以间接融资为特征的银行业务,取代的是直接融资,同时互联网金融有融资功能,分流业务。传统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金融和民资创办银行的巨大冲击,及非银行业网络金融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在不断相互渗透,交叉程度日益加深,经营边界日趋模糊。
第四,社会舆论不利导向。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也产生一些饱受诟病的弊端,如准入门槛高、服务效率低和利差高等问题。随着第三方支付和P2P 网贷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中国催生了金融民主化的巨大潮流,普通民众受到真正的金融脱媒带来的收益和喜悦,而商业银行稍有不慎,很容易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处于弱势一方,加大推行新措施的阻力。 五、启示与建议
3
面对互联网应用浪潮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何去何从,应当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潮流,把握风险性和流动性上,创新发展,承担责任,还利于民,助推金融民主化。 第一、坚持发展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应用。
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服务低净值客户的成本远大于收益,但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些传统成本消失不见,中小投资者也拥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所以,商业银行如果没有自己的互联网金融,迟早会与整个市场脱节。
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交互式营销。
广阔的互联网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海量数据,在网络平台上,客户信息的搜集、分析、对比变得更加简单明了。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客户群资源优势,通过交互式营销,借助互联网手段,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将金融服务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转变。
三、聚焦中小微企业市场,扩大互联网金融领域。
从政府不断出台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惠及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占中国企业总数98%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从互联网金融这种轻应用、碎片化理财的属性来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当前,在POS创富理财领域,以往不被重视的大量中小微企业的需求,正被拥有大量数据信息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度聚焦着。随着快钱、创富理财、乐富支付等先后推出移动支付产品,这种更便携、更智慧、更具针对性的支付体验必将广泛惠及中小微商户。[1]所以,与此同时,焦距中小微企业,对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是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还利于民推荐金融民主化的另一种形式。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中小微企业这一潜在市场,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技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