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欠发达村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弥补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不足,让更多欠发达村镇摆脱相对“贫困的陷阱”,就必须打破传统“堵漏式”扶贫开发思维模式的枷锁。要使欠发达村镇的现状得到根本性转变,既需要外界的支持,也需要动员群众,激发“短板”自身产生的内生动力以推动其发展,相比之下,在当前发展阶段,后者更加重要。也就是说,要真正走出贫困陷阱,还需要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造血”功能。
1、大力开展欠发达村镇农村经济综合化发展工程,努力增强欠发达村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要加强对欠发达村镇农、林、牧、副、渔的产业指导,在保证初级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涉农产品贸易、乡村旅游等特色支柱产业。要围绕主导产品、名牌产品、优势产品,在欠发达村镇大力扶持建设各类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城镇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开发欠发达村镇当地资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欠发达村镇发展内生动力。
2、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村股份合作组织、专合组织、农业企业等单位的农业从业人员,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订单、定向培训和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增加他们的劳动收入。要大力发展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的专职经理人,努力提高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在摸清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抓好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促成他们向城镇的转移就业。
3、让群众参与发展项目的选择和整个实施过程,摆脱“权利贫困”陷阱
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发展项目和自身利益的关联度成正比,只有当群众拥有了能够参与选择和实施项目的权利,他们才会对该发展项目表达兴趣。在扶贫开发中,要注重对相对贫困人口群体的赋权。要让贫困人口充分参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整个实施过程,让贫困人口群体在公共资源分配、开发项目的选择和决定上拥有话语权,改变贫困人口群体“权利贫困”的局面。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相对贫困人口群体提供发展机会 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支持欠发达村镇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
支持欠发达村镇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
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和思想观念教育。在重视较大的农业产业项目的同时,还要通过一些小规模的资助项目去培养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扶贫资金使用要进一步瞄准贫困人口群体。利用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为贫困群体解决发展的起步资金问题;通过向贫困家庭捐赠种苗、牲畜和家禽幼崽,待可以出售时再回购的方式资助贫困村民发展种养殖业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动员群众力量,促进欠发达村镇发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