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种研究理念作为铺垫我们就不难理解,其实"冷热"媒介的划分的依据实际上是对于诸多媒介的媒介属性,和它与人的交互关系。而这一交互关系的交互点就是"高清晰度",这里的"清晰度"不单单指感知意义上的清晰程度,而是媒介与人的关系紧密程度,在笔者看来,清晰度至少有这样几个维度来理解。
1)参与度。
2)信息量。
3)信息的明确度。
4)信息流通的频率和强度。
5)信息的排斥性。
6)信息的推动性。
而具体到"冷热"媒介的划分,麦克卢汉的划分方法是:热媒介,参与度低,信息量大,信息明确度高,流通频率高强度大,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和强大的推动性。相比较而言冷媒介则在这些维度上都与热媒介相反。换句话说热媒介是以传播的效率为目的的,无论是在广度,明确度,推动力上,目的和指向,都要显现出强大的指向性。麦克卢汉以西方的书面文化为例,他指出:书面文化由于其信息量大,内容简单明确,可复制,传播力度大,范围广等特点,造就了一种机械性的,同一性的,线条性的和以效率为主要价值倾向的思维和社会原则,而麦克卢汉认为,但是相比于热媒介,冷媒介的信息传播往往以用户的体验性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因为这种相对模糊的,低清晰度的,高参与性的,高复杂性和高情感性的非集中的媒介形式往往是基于很多个性化的因素,进而造成了很多小群体式的,相对平静和温和的文化和价值导向。而麦克卢汉认为这种媒介样态的不同不仅仅导致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出现差异,更会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比如,麦克卢汉分析了英国,法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革命过程中对于媒介选择的不同所导致的社会结构变革的不同,"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条性原则,压倒了封建的,口耳相传文化的社会的纷繁复杂性。法国革命是由新兴的文人学士和法律人士完成的。......英国拒绝了这一原则,坚守了动态的或口头的习惯法传统,因此产生了英国文化的连续性和不可预测性。[1]26"所以,麦克卢汉关于冷热媒介属性的划分,更多的是从媒介和人的交互关系和这种不同的交互关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来考量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论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与“互联网思维”(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