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重定位则不能。
3. 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是一种最简单的存储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操作系统占了一部分主存空间,其余剩下的主存
空间都分配给一个作用使用,即任何时刻主存储器中最多只有一个作业。
地址转换方法如下:1.设置一个界限寄存器(BR),其内容是主存中用户区的首地址,只当操作系统功能扩充或修改时,
改变了所占区域的长度,才更改界限寄存器的内容。
2.绝对地址=逻辑地址+BR的值(界限地址)
3.采用静态重定位。
处理器在执行指令时要检查其绝对地址是否>=界限地址a,且<=最大地址c。若绝对地址在规定的范围内,则可执行,
否则产生一个“地址越界”中断事件,由操作系统进行处理,以达到存储保护的目的。
4.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把主存储器中可分配的用户区域预先划分成若干个连续区,每一个连续区称为一个分区,一旦划分好后,
这些分区的大小和个数就固定不变。
固定分区管理利用一张“主存分配表”说明各分区情况。表中指出各分区的起始地址和长度,并为每一个分区设置标
志位。当标志位为0时表示空闲,非0时表示已被占用。
5.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6.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
四、 文件管理
1.概述:文件管理(文件系统):指操作系统中设计对信息进行管理的部分;
文件: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每个文件都要用一个名字作标识; 文件系统的功能:1、实现从逻辑文件到物理文件之间的转换;2、有效地分配文件存储空间;3、建立文件目录;4、提供合适的存取方式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5、确保文件安全性;6、提供一组文件操作。 文件分类:按用途分系统文件、库文件和用户文件;按保护级别分:只读文件、读写文件、执行文件和不保护文件;
2、文件的存储介质: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件磁盘片、光盘、卡片等称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可连续存储信息的一个区域称为块,或称为 ;
3、文件的组织:
文件的逻辑结构:逻辑文件:一是流式文件;二是记录式文件; 文件的存储结构:物理文件: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称为物理文件;
记录式文件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链接结构、索引结构;
文件的存取方式:顺序存取、随机存取;
记录的成组和分解:把若干个记录合并成一组存入一块的工作称为记录的成组;从一组逻辑记录中把一个逻辑记录分
离出来的工作称为记录的分解;
4、储空间的分解:
位示图法:一个简单的管理办法是在主存储器的系统区中取若干个字组成的存储区构造成一张位示图来指示磁盘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 空闲块链接法:分为单块链接、成组链接;
5、文件目录:一组目录、二组目录、树形目录
6、件的安全性:
文件的保护:1、防止天灾人祸造成的破坏;2、防止系统故障造成的破坏;3、防止用户共享文件时造成的破坏;4、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他人窃取文件。为文件设置口令是实现文件保密的一种可行方法。对极少数极为重要的保密文
件,可把文件信息翻译成密码形式保存。
7、文件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最基本的文件操作有:建立、打开、读、写、关闭、删除等操作。
五、 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功能:1、实现对外围设备的分配与回收;2、实现外围设备的启动;3、实现对磁盘的驱动调度;4、处理外围设备的中断事件;5、实现虚拟设备。
2、外围设备的分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考操作系统概论笔记(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