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操作系统概论
1、计算机系统:硬件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组成、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组成;
2、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一种系统软件;主要作用有:1、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2、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接口;3、扩充硬件;
操作系统按功能分为: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的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微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3、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特权指令:不允许用户程序中直接执行的指令称特权指令;
管态和目态:能执行特权指令时称管态,否则称目态
4、程序状态字:用来控制指令执行顺序并且保留和指示与程序有关的系统状态,分成程序基本状态、中断码、中断屏蔽位三个部分;
操作系统与用户程序的接口: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操作控制命令;
二、 处理器管理
1、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启动进行计算的方法。
多道程序技术运行的特征: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 多道程序设计不仅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而且降低了完成计算所需的总时间、从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算题能力,也
提高了吞吐量。
2、 进程的概念:把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称为一个进程。
为什么要引入进程: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正确描述程序的执行情况 进程的属性:1.进程是动态的,它包含了数据和运行在数据集上的程序
2.多个进程可以含有相同的程序
3.多个进程可以并发执行
4.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等待态、就绪态、运行态。
每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当且仅当处于上述三种基本状态之一。(运行态-等待态、等待态-就绪态、运行态-就绪态、就绪态-运行态)
进程的三个特性:动态性、并发性、异步性。 原语:操作系统中往往设计一些能完成特定功能且不可中断的过程,称为原语。
原语分为两类:1.机器指令级:其特点是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
2.功能级的:其特点是作为原语程序段不允许并发执行。
用于进程控制的原语有:
1. 创建原语:为一个程序分配一个工作区和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并置该进程为就绪态;
2. 撤销原语: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收回它的工作区和进程控制块;
3. 阻塞原语:进程运行过程中发生等待事件时,把进程改为等待态;
4. 唤醒原语:当进程等待事件发生时,把进程的状态改为就绪态。
4、 进程队列:把处于相同状态的进程链接在一起,称进程队列,由于进程控制块能标示进程的存在和动态刻画进程的特性,因
此,进程队列可以用进程控制块的链接来形成。(两种链接方式:单向和双向)
进程的基本队列:1.就绪队列:由若干就绪进程按一定次序链接起来的队列; 出队:一个进程从所在的队列退出的操作称为出队; 入队:一个进程排入到一个指定的队列称为入队; 队列管理:系统中负责进程出队和入队的工作称为队列管理。 2.等待队列:把等待资源或等待某些事件的进程排队的队列。 3、 进程控制块:是对进程进行管理和调度的信息集合。它包含四类信息:标识信息、说明信息、现场信息、管理信息。
5、 中断与中断处理:由于某些事件的出现,中止现行进程的运行,而由操作系统去处理出现的事件,待适当的时候让被中止的
进程继续运行,这个过程称为中断。而引起中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对出现的事件进行处理的程序称为中断处理程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考操作系统概论笔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