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执行。
优先级调度算法:为每一个作业确定一个优先级,优先级高的作业优先被选取,当几个作业有相同优先级时,对这些具有相同优先级的作业再按照先来先服务原则进行调度。 均衡调度算法:这种算法是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要求进行分类,作业调度轮流从不同的作业中去挑选作业,尽可能地使得不同资源的作业同时执行。 进程切换:一个进程让出处理器由另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的过程称。以下情况会引起进程切换:
1.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成等待状态; 2.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成就绪状态;
3.一个进程从等待状态变成就绪状态; 4.一个进程完成工作后背撤销。
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有以下几种:
1.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按进程先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选择可以占用处理器的进程。
2. 最高优先级调度算法:进程调度总是让当时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进程先使用处理器。(对于高优先级进程占用处理器
的两种对待方式:非抢占式和可抢占式)
3.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间片是指允许进程一次占用处理器的最长时间。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让就绪进程按就绪
的先后次序排成队列,每次总选择该队列中第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但规定只能使用一个时间片,如该进程尚未
完成,则排入队尾,等待下一个供它使用的时间片。(该算法经常用于分时操作系统中)
7、 线程的概念:又称轻型进程,线程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元。一个线程由线程ID,当前指令指针,寄存器集合和堆栈组成。
线程有就绪、阻塞和运行三钟基本状态。
引入线程的原因:进程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进程之间的切换是非常耗费资源和时间的,为了能更进一步的提高操作系统的并发性,从而引进了线程。 线程的属性:
1. 同一进程中的各线程驻留在分配给进程的主存地址空间中,且共享该进程的所有资源。
2. 一个线程被创建后便开始了他的生命周期,直到执行结束而终止。线程在生命周期内会经历等待态、就绪态和运行态。
3. 线程是处理器的独立调度单位,多个线程可以并发执行。
4. 不同线程可以执行相同的处理程序,即一个服务程序被不同的用户调用时,操作系统为他们创建不同的线程。
进程与线程的根本区别是把进程作为资源分配单位,而线程是调度和执行单位。每一个进程都有自己的主存空间,但
同一进程中的各线程共享该进程的主存空间,进程中所有线程对进程的整个主存空间都有存取权限。
三、 存储管理
1.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存储器可分为:寄存器、主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包括磁带、软盘、硬盘、光盘
等)三个层次。
寄存器:计算机中价格最昂贵的存储器,它的存取速度快,但容量小。
常用的有:指令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从主存储器中读出的指令;
通用寄存器--用于存放当前参加运算的操作数、操作结果等;
控制寄存器--用于存放控制信息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执行和系统的安全。
主存储器:唯一能够由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存储容量较大,存储速度也较快。主存用于存放用户当前需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以及操作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信息。 高速缓冲存储器:速度快于主存,造价高于主存,存储容量不大。用于存放经常被访问的单元,以提高主存的速度。 辅助存储器:存储容量大,可用来长期存储信息,但处理器不能直接读/写辅助存储器,故速度较慢。用于存放当前暂
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一些需要永久性保存的信息。
2. 重定位:把逻辑地址转换称绝对地址的工作称为重定位或者地址转换。
绝对地址:主存储器以字节为编址单位,容量为n的主存储器中,每个单元有唯一的编号,从0到n-1,这个唯一的编号就是主存储器的绝对地址,与绝对地址对应的主存空间称为物理地址空间。 逻辑地址: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操作系统为了方便用户,就允许每个用户都认为自己的作业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地址是0开始的连续空间中。这样用户程序中使用的地址就是逻辑地址,与其对应的存储空间称为逻辑地址空间。 静态重定位:在装入一个作业时,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由于地址转换工作是在作业执行前集中一次完成的,所以在作业执行过程中就无需再进行地址转换工作,这种定位方式称为静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在装入一个作业时,不进行地址转换,而是直接把作业装到分配的主区域中。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都由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方式的地址转换是在作业执行时动态完成的。 动态重定位由软件(操作系统)和硬件(地址转换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动态重定位的系统支持“程序浮动”,而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考操作系统概论笔记(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