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2.影响的广泛性、持久性及深层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其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如1982年出现在《外星人》中的糖果,在影片播出后的三个月内销量增加了65%.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
3.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变形金刚2》19天国内狂赚4亿元,伴随人们不断高涨的观影热情,电影广告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有说电影广告制作精良自有其欣赏价值,也有说广告时间过久影响电影观看侵犯观众权益 借着这股褒贬不一的风评热潮,甚至有人自发站出叫冤抱屈打算来一场名利双收表演秀。为何一部影片会带来这样多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要从中国电影广告讲起。
KFC电影贴片广告的出现揭开了我国电影广告发展的序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贴片广告与映前广告成为当前电影广告市场的两种主要广告形式。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它们并没有明显的辨识度,对于媒体业内人士来说,二者也如同“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实,这两种电影媒体广告形式存在着天壤之别。
一、 操作模式
传统的贴片广告是由发行商将带有贴片广告的影片拷贝统一交由院线安排放映。而在今年,发行公司将贴片广告的发行权部分转让给了行业代理公司,导致贴片广告的操作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客户通过代理公司找到发行公司购买某部影片的贴片权,发行公司与广告代理公司分别把影片与广告的拷贝给到院线,由院线统一执行。涉及环节的增多导致贴片广告操作模式变得更为复杂,广告经营权的不完全转让造成权责划分不明全,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的归属何方暂且不说,最大的受害者必然是投放贴片的客户。
而映前广告的操作模式相对于贴片而言则简单明了得多。映前广告的经营公司通过拥有数量庞大的影院资源的方式,可以占据每年全国大部分的观影人次和票房。客户可直接、或通过自己的代理公司与映前广告经营公司接洽,达成合作协议,然后由经营公司直接将广告交由全国各地院线终端执行发布。但从执行层面来说,相对于贴片广告公司对影院资源可控性不强这一点,映前广告更能保证多方利益,更能帮助客户实现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什么是电影贴片广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