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真正清晰的16x20!
如果你对于大幅面照片有需要,最好换成中幅相机。低价位120相机足以提供清晰的16x20。价格方面,一些6x7的系统比135专业系统还便宜,比如Pentax 67跟Nikon F5。
我的观点是,135就是135,现代的135已经优化到了头了,你得花非常多的钱换回来很少很少的改进。80 lp/mm的Tamron、85 lp/mm的Nikkor和90 lp/mm的Leitz之间的价差多达3-5倍。如果你真的打算提高这么10-15%的质量,多掏300-500%的钱好了!
------ 译者评论 ------
1、80 lp/mm的Tamron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80 lp/mm!作者完全不考虑这些镜头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当然我能从某只Tramron上得到80 lp/mm:f/8,zoom到135mm,避开直射的光源... 但这对实际使用有多大意义?假如另一只镜头,不说90 lp/mm了,哪怕也是80 lp/mm,比它贵一倍,但在大光圈也表现良好,眩光也很少,手感重量也符合我的要求,那我宁愿多花这些钱,不就是存钱晚两个月再买吗?(不过,要是叫我存一年的钱,那可就不干了)
2、谁说买镜头可以不看厂牌?就滤镜口径方面,你看看Nikon的定焦系列,多齐整!52mm占了大多数。在这方面省下的不光是钱,还有减少的体积重量,还有互换性。杂厂头偶尔会在新机身上出现不兼容的毛病。还有原厂头转让要保值一些,谁能保证买一只镜头会从一而终?哪怕我不卖钱,送人都好看一点。你可以说服我打消品牌迷信,但买二手人恐怕不会这么想。
3、做工?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怎么能跟现在比呢?那时候大大小小的镜头厂都在用车床加工金属,小厂产量小,做工精细一点也不足为怪。现在这年头的相机工业已经昂贵得不能用车床加工任何东西了!高分子合成材料统治了低价市场。可别跟我说手感、抗磨损什么的不重要,不少人就是很看重这个。在扯远一点,现在相机的设计都在搞“人机工程”的外型设计,难道手感不算在人机工程里面?假如快门要用5kg的力才按得下、调焦环风吹就跑这样也可以忍受?
什么是CMOS摄像机?和CCD摄像机有何不同?
CMOS传感器是一种通常比CCD传感器低10倍感光度的传感器。因为人眼能看到1Lux照度(满月的夜晚)以下的目标,CCD传感器通常能看到比人眼略好在0.1~3Lux,是CMOS传感器感光度的3到10倍。
独立厂家生产的AF镜头
除相机生产厂家自己生产一系列的AF镜头外,许多镜头专业生产厂家亦看好AF单反机的发展,不甘心AF镜头市场由相机生产厂家所独占,也纷纷为各种AF单反机生产配套镜头。
最早生产镜头AF镜头的是日本的西格玛公司,主要是配合美能达AF单反机使用。由于美能达AF镜头内有存储镜头参数 (焦距、最大光圈、聚焦距离等)的ROM(只读存储器)集成芯片,用于与机身计算机中央处理器 (CPU)交换数据,西格玛厂是第一家获得美能达的特许,并获得 ROM参数,于是开始生产用于美能达AF卡口的镜头。
后来有不少厂家,如腾龙、天星(Sirius)、图丽(Tokina)和威威塔等厂均获得了生产美能达AF卡口镜头的特许。这是因为当时AF单反机市场几乎由美能达所占据(至1989年底已售出了250万架α7000),AF镜头的需求量极大, 所以各独立厂家最早生产的AF镜头都是美能达卡口的。
Sigma AF 70-200/2.8 HSM EX
Tamron SP AF 28-75/2.8 XR LD Asp [IF] Macro
Tokian AF 24-200/3.5-5.6 AT-X
Vivitar AF 100-300/5.6-6.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光学镜头基础知识(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