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以后,一个公司再来就是最核心的三个制度,决策制度、授权制度、分配制度,一般我们说企业的核心制度就是这三个制度,你们公司是怎么决策的,你去一个民营企业里就知道,老板一言堂,老板拍脑袋,老板决定以后大家论证老板有多英明,这个决策多问答,所以这个公司你一去就知道,这个决策制度有问题,而真要形成一个决策制度,从决策机制上要有一个组织来支撑,比如说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不是分离,是不是搭建一个有效的专业委员会,同时从决策程序上面,是不是决策之前要做可研,可研要做论证,论证完了以后,提出很多问题点,这个问题点要进行论证,论证掉了以后,那么才能做决策。决策的时候是做出一个大的方向性决策以后,一口气坚持到底,还是循环,小步快跑,慢慢地把一个决策打成几个小决策,慢慢往前走,这是决策程序问题。最后是决策管理,做了决策以后要跟进、评价,看你这个决策对不对,执行过程里面有些什么问题,这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决策以及决策后的管理。
这就是大的制度,你去一个企业里,你这个问题没解决,那就麻烦了,再就是授权,理论上所有的权利都是股东大会的,董事会只是被他授权而已,而所有给董事会授的权利里面,董事会留下一部分权利,还有把一部分权利留给经理班子,而经理班子亦是如此,往下授给了部门,部门把部分权利授给了基层,这个授权体系到底是怎么进行的,谁有权做什么,谁有权做什么,在一个企业内部,是可以画一个清晰的分权界面的,人权、财权、
物权,三权到底怎么设计,有了这个权以后,我们才能画流程,有很多企业老是一上手就画流程,你没这个权怎么画流程,或者反过来说,你画流程只能画一个大概,你必须把这些权弄明白以后,才能确定流程的重要结点,为什么要给这个副总审批,而不是给老总审批,为什么500元以下部门就直接内部程序,不用往上走了,这都要进行权限体系的设计,这是我们刚才说的授权体系。
第三个就是分配制度,当然说分配制度,不免就要把绩效和薪酬结合在一起,就像你们知道的,没有单纯的绩效,不存在无原则的高薪或低新,高新或低薪一定伴随着高强度劳动或低强度劳动,高创造力劳动或低创造力劳动,所以绩效和薪酬都归属于分配制度,当然有些企业里面把绩效单独出来,分配制度旁边还有一个制度,叫绩效制度,这个可能见仁见智了,无所谓,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一个企业的制度安排,顾问这一生,只要你继续做顾问,你主要的工作就是理清楚这几个层面的制度到底该怎么设计,怎么形成这几个制度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制度安排。所有我们去企业里解决的问题,都是这些方面,制度设计得好不好,制度执行得好不好,其实我们很多企业很当回事,但是我们必须说,就企业而言,仍然是五分设计,乃至于六分设计,四分执行,为什么这么呢?有些企业设计制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企业执行力不强,还设计一个复杂的制度,结果执行不好,就反过来找毛病,说你们执行力不
行,这显然属于一个很谬论的思维,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执行力不行,那么你在设计制度的时候,就应该设计一个对执行力不那么依赖的,相对比较简化的,受到群众监督的那么一个制度,从而使得它可以执行。比如说前两年平衡积分卡很流行的时候,我经常碰到一些企业干这么二百五的事,正根企业上上下下,包括基层岗位,设计一张平衡积分卡,但是如果要设计平衡积分卡,倒也无所谓,这跟企业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目标管理体系,一个是预算管理体系,另外就是有了目标管理体系和预算管理以后,这个企业要有强大的统计,报表收集等,反过来说,这个企业明明管理基础很弱,你又给人家上一整套的平衡积分卡,那你是意欲何为呢?这不是二五百吗。所以像有些聪明一点的企业,给这类企业设计的时候,顶多是高管层用平衡积分卡,中层干部就用个KPI就完了,我不追求KPI之间的关系,我就不是平衡积分卡,我就把几个主要KPI找到,平衡积分卡的四个层面之间是要有关系的,要有逻辑性的,我不用那个,只用简单的KPI,当然所有的公司做考核的时候,尤其中国公司都知道,一定要有,除了KPI以外,还要有定性指标,如果没有定性指标,光是KPI或平衡积分卡有问题,所以一定有定性指标,比如今年他ERP上上去,今年把营销岗位搞好,今年把缺岗的岗位搞定,有这么一些定性指标。最后基层员工都是用量表,这是国有企业的手法,但是当你的部门考核,部门长的考核相当比较准确了以后,部门的考核,用任何一个方法,其实都问题不大,因为我们的方法论是抓大放
小,是管好战略性绩效、组织绩效,而不是从个人绩效头上出什么油水,对普通员工来讲,事实上这个绩效考核体系相对是公平的就可以了,就是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精力很弱,管理素质很差,根本没有办法考到基层员工的话,那么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高管层和中层干部就可以了,你看这个企业就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所以一切都为目的服务,不存在单纯的形式,我就要这么整,不存在这样的形式,只存在为目的服务的形式,这是你我必须要把握的一个特点。
好了,有这么一点东西以后,再来往下,往下是什么呢,就是把这个普通的制度安排学会,知道要设计这些制度,那么你要研究这些方面,优秀公司,成功的公司,这方面到底有哪些制度,可供我们学习、借鉴,我刚才说了,反对一肚子货,但是我们也反对肚子里没有货,我们要求的是肚子里有被整合过的货,而不是杂货铺,有整合过的货,最重要的是,学会和企业家交流,理解企业家到底需要些什么东西,这是最最重要的,企业家到底需要什么东西,企业到底需要些什么东西,就我们说的快刀斩乱麻,一针见血,一剑封喉,说的就是这些东西,无论你学会怎样的制度安排,掌握怎样的素材,你不能无的放矢,你还要去掌握问题何在,永远要使用一种方法,就是无穷罗列,这个企业到底有些什么问题,在纸上展开罗列,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服务,展开罗列。我经常鼓励我们的同事,把问题至少罗列到10个点,就是这个道理,罗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前面4个5个是瞎扯淡,后面4个、5
个才可能是对的,前面4个、5个是打开你的思路的,所以一定要多罗列,你才知道哪些问题,原来是怎么回事,这才是我们做这个体系的初衷。
把这个问题有了,你也罗列出来了,再往下怎么整呢,再往下我们就开始寻找一个东西,就是把这个问题也基本摸清楚以后,组里面怎么看,大家怎么认识,一方面要鼓励所有的组员来认识这个问题,另外一方面,心里要有主意,老人手毕竟是老人手,有时候一些独特的认识不能少,有时候保留一些敏锐的直觉的东西非常重要,形成一个对对方问题的搜集了以后,一个罗列了以后,再反过来去补充自己的知识,平常积累很重要,但是针对性去研究,去搜集同类型企业,他们的竞争对手,他们经常爱学习的一个企业,他们引为标杆的企业有些什么做法,也很必要,而且一般来讲,一个顾问的储备总是不够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总是不够的,那么在这里,就要临时性去挖掘分析,从而为这个制度的安排,形成一个思路。
但是我们必须说,当你找不到标杆的时候,你一定要相信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爱因斯坦所用的方法,就头脑实验法,在自己的大脑里把这个东西跑一遍,看跑得通跑不通,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看能不能把这个东西跑得通,跑得通这个事就是好事,就能行得通,因为你找不到标杆,或者一时半会找不到素材,这个事到底怎么解决不知道,那你就臆想,我第一步这么整,第二步这么整,第三步这么整行不行,好就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咨询中的一般方法论(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