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
2)板块表面洁净,颜色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板块无裂缝、掉角和缺楞等现象;流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渗漏,无积水;与地漏或管道结合处顺势明显。
(3)基层清理应干净,并浇水湿润。
(4)同一颜色板块的颜色应统一,不合格板块应坚决剔除;板块使用前应用清水浸泡、晾干待用。
(5)结合层砂浆应刮平、压实。
(6)接缝应顺直、均匀;接缝表面应平整。
(7)粘贴灰饼和标筋应准确;有地漏的房间,其标筋应朝向地漏,做成放射状;铺贴后应及时检查泛水;表面应无积水、无倒流现象。
(8)应坚持样板间制度;样板间未确认之前不进行大面积施工。 (9)施工及养护期间,应加强成品保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10)铺贴完毕,擦缝和擦表面上的水泥浆应及时;勾缝应细致;养护应及时。
三、 外墙饰面砖施工
本工程外墙砖施工要点如下:
⑴ 按设计要求挑选规格、颜色一致的外墙砖,使用前应在清水中浸泡2—3小时后,阴干备用。底子灰抹后一般养护1—2天,方可进行镶贴;
⑵ 镶贴前要找好规矩,用水平尺找平,校核方正,算好纵横皮数和镶贴块数,划出皮数杆,定出水平标准,进行预排;
⑶ 先用废外墙砖按粘结层厚度用混合砂浆贴灰饼,贴灰饼时,将砖的楞角翘出,以楞间作为标准,上下用托线板挂直,横向用长的靠尺板或小线拉平。灰饼间距1.5米左右,在门口或阳角处的灰饼除正面外,靠阳角的侧面也要挂直;
⑷ 铺贴外墙砖时,先浇水湿润墙面,再根据已弹好的水平线,在最下一皮砖的下口放好垫尺板,并注意地漏标高和位置,然后用水平尺检验,作为贴第一皮砖的依据。贴时一般由下往上逐层粘贴。抹灰前将砖墙面、砼面等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漆等清除干净,并洒水湿润,砼表面应先进行斩毛处理或用聚合水泥浆扫毛一遍。
⑸ 将粘结砂浆铺满在外墙砖背面,逐块进行粘贴;
⑹ 镶贴后的每块砖,当采用混合砂浆粘结层时,可用小铲把轻轻敲击,并
21
施工组织设计
要用靠尺随时检查方正情况,修正缝隙。凡遇粘结不密实缺灰情况时,应取下砖重新粘结,不得在砖口处塞灰,防止空鼓。
⑺ 粘时一般从阳角开始,使不成整块的留在阴角,总之,先贴大面,后贴阴阳角等难度较大的部位;
⑻ 如墙面有孔洞,应先用外墙砖上下左右对准孔洞划好位置,然后将砖刀裁切,贴到上口须成一线,每层砖缝须横平竖直。
⑼ 外墙贴面必须处理好女儿墙压顶及窗台斜水和窗詹滴水问题,屋面女儿墙压顶应向内斜,以减少墙面的污染;窗台则向外斜,以减少积水渗入室内窗台;窗詹向外低斜,以减少雨水顺詹流向玻璃渗入窗内。 四、 卷材防水施工
⑴ 基层要求
① 铺设防水层前,基层必须清理,应达到干净、干燥的基本要求。干燥程度可采用现场检验的方法确认:将1m2卷材铺于平坦找平层上,静置3~4h后掀开查验,如果卷材与基层两个接触面上均无水印,即可认为达到干燥的要求。
② 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坚实,采用水泥砂浆做找平层时,应进行抹平收水后的二次抹压,并充分养护,其表面不得有酥松、起皮、起砂等现象。排水坡度应准确,平整度要达到规定要求。
③ 基层与突出层面结构的连接处基层的转角处,应按规定的半径做成圆弧。对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⑵ 基层处理剂的选择与涂刷
① 基层处理剂的选用应与卷材的性质相配套。
② 基层处理剂的施工既可喷涂也可涂刷。喷涂应均匀,不露底。喷涂二遍的,必须在第一遍干燥后才能喷涂第二遍。基层处理剂干燥后才能铺贴卷材防水层。
③ 采用湿铺法铺贴卷材时,在找平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应在能上人操作时进行。基层处理干燥后立即进行卷材铺贴,以防基层浸水。如已出现浸水,则必须等基层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④ 基层处理剂的涂刷顺序应先进行各复杂位置的涂刷,如屋面节点、转角、周边等部位,再进行大面积涂刷。复杂部位的涂刷必须精心进行。
⑶ 卷材的铺贴
22
施工组织设计
卷材铺贴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満粘法、条粘法、点粘法、空铺法、机械固定法、压埋法等施工工艺。
⑷ 屋面卷材防水的细部构造
① 各节点细部的防水构造,应考虑屋面各种变形的影响,如结构铁变形、温差引起的变形、干缩变形等,节点防水应能满足这些基层变形的需要。
② 节点防水设防应采用柔性密封、防排结合、材料防水与构造防水相结合的作法,妥善处理。
③ 节点防水设防应采用卷材、防水涂料、刚性防水材料等互补并用的多道设防。
第七节 外脚手架工程
一、 平面位置
1. 所有排栅距建筑物最外轮廓边线200(飘线、飘出窗台边线)布置,按上述原则布置时一些地方距墙边大于200时,采用每层平桥小横杆悬臂伸出一段,然后在上面铺钢管封闭,保持排栅和建筑物缝隙不大于200,以保证安全。 2. 出入口处:上面排栅加八字撑。
3. 机笼口平台的搭设要求离墙≥1.5m,与机笼要留20cm间隙以便安装层间闸门。平台面标高和楼层持平。平台两侧要安装两道钢管护栏,每60cm高一道。 二、 施工方法
1. 本建筑物的外排栅立柱在+0.00以上搭设,排栅立柱下垫垫板作为脚手架底座,以支承脚手架立柱,将脚手架荷载均匀传递到地面。
2. 立柱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cm,横向扫地杆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 三、 排栅安装 1. 立杆
立杆纵向间距≤1.8m。立杆接头应错开,相邻接头不得在同一步距内,并套上驳芯和对接扣扣紧牢固。并在两立杆间增加一排针柱作安全围蔽。 2. 纵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与立杆用直角扣扣接牢固,垂直间距为1.8m。在脚手架外侧每两度纵向水平杆之间设置二道钢管(与平桥间距为0.6m及1.2m)作为安全围蔽(护栏),纵向水平杆接头交错布置,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并套上驳芯和对
23
施工组织设计
接扣扣紧牢固。 3. 横向水平杆
横向水平杆设在纵向水平与立杆的连接点,两端用直角扣分别与内外立杆连接扣紧牢固。 4. 剪刀撑
脚手架的外侧面必须设剪刀撑,剪刀撑钢管间驳接长度1m应采用三只回转扣(@400)并扣紧牢固,剪刀撑与立杆、水平杆连接应采用扣扣紧牢固。剪刀撑斜杆与地面斜角应在45°至60°之间。由脚手架底部(地面)最边立杆开始搭设,每≤12m设置一道(每一对斜杆交叉为一道)向左、右、上方交叉延续到边到顶,直线段较短的做之字斜撑延续到顶具体搭设。
第八节 钢屋架工程
1、工艺流程
加工准备及下料→测量放线→预埋件安装处理→安装焊接→校准检验→连接受力杆件→面板加工制作安装→调整检验→修补检验→清洗→清理现场→竣工验收。
2、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1.加工准备及下料:按照施工图放样,放样和号料时要预留焊接收缩量和加工余量,根据放样作样板。钢材矫正:钢材下料前必须先进行矫正,矫正后的偏差值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以保证下料的质量。热加工的型钢先热加工,待冷却后再号孔。钢板预埋件及其他零件切割钻孔及喷防腐漆处理。
2.测量放线:根据土建标高基准线测预埋件标高中心线,检查预埋件标高偏差、左右偏差。整理结果,确定预埋件分隔的调整处理方案。
3.预埋件安装处理:定位预埋件安装位置,打钻安装。要求预埋件位置准确、埋设牢固。标高偏差不大于9mm,左右位移不大于20mm。
4.安装焊接:需检查焊接节点,调节设计坡度,准确无误方能进行焊接。型钢需接长时,先焊接头并矫直。采用型钢接头时,为使接头型钢与钢板预埋件紧贴,应按设计要求铲去楞角。对接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焊上引弧板,其材质和波口型式与焊件相同,焊后气割切除并磨平。
5.校准检验:构件安装后首先检查现场连接部位的质量。保证符合设计受力状态及整体稳定要求。
6.连接受力构件:按要求安装预埋件,焊接构件。
24
施工组织设计
7.面板安装:
A、根据排板设计确定排板起始线的位置。
屋面施工中,先在檩条上标出起点,即沿跨度方向在每个檩条上标出排板起始点,各个点的连线应与建筑物的纵轴线相垂直,而后在板的宽度方向每隔几块板继续标注一次,以限制和检查板的宽度安装偏差积累。
B、屋面板安装完毕后针对檐口需进行二次放线,以保证檐口线符合图纸的要求。
C、铺设顺序:板应从檐口开始自下而上进行。
D、在屋面板的安装过程中,应定段检测,检查两端平直度、板的平直度,以保证安装质量。
E、板在长度方面的搭接一般采用在支撑构件上,搭接长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8.防锈喷漆处理:应清除熔渣及飞溅物,不锈钢件表面喷白漆多遍防锈喷漆处理。涂料及漆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以肢型钢内侧的油漆不得漏涂。
9.调整检验:进行整体调整检验,调整标准横平、竖直、面平。偏差不得超过规定偏差。
3、质量控制
材料控制:雨蓬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材料采购前必须弄清楚规范中对该种材料有何质量要求。
各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措施。构件外观表面无明显的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大于0.5mm。焊疤、飞溅物、毛刺应清理干净。螺栓孔光滑,无毛刺,孔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板厚的2%,孔圆度偏差不大于1%。
安装焊接:安装焊接是雨蓬施工中比较繁琐的工序,安装是否准确将影响整过施工过程。测量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反复校对,确保放线精确,坡度正确。与预埋件的连接施工中,必须用合格焊工。焊接、防锈、安装精度必须合格。
钢材的品种、规格、型号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实测及有关标准的规定。钢材切割面必须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lmm的缺楞。构件外观表面无明显的凹面和损伤,划痕深度不大于0.5mm。焊疤、飞溅物、毛刺应清理干净。螺栓孔光滑,无毛刺,孔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板厚的2%,孔圆度偏差不大于1%。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群众活动中心土建工程(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