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中X2,X4,X8,X15这4列是dummy variables,没有赋值,其余11个是考查的因素。 y是考查指标(转化率%)
上面是图片,顺便给表格放在word里面,以附件传上来,请大家帮分析分析。 想知道的几个问题: 1.试验设计有没有问题?
2.就按照表中设计的试验做了16次实验,没有将每次重复3遍取平均值,是不是可以? 3.这些数据该怎么处理,怎么用SAS处理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没有标准误差,t值以及p值? 谢谢了先~
附件:
Coded Design.rar (7 K) 下载次数:5
很想问一下,那个虚拟变量如何设置啊 一般多少个
还有最重要的是 实验过程中到底如何进行啊 小妹真的没有概念 虚拟变量好像一般设个三个左右
实验次数都为四的的倍数,如果你要测定8个因素,实验次数仍为12,那么就可以设三个虚拟变量。 8+3=11<12
记住k个因素和实验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K小于或等于n-1
具体实验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就是高低水平都为-,就是什么都不加,只是增加了实验次数,控制误差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控制误差可以通过重复试验达到。而实验误差的计算可以通过增加中心点次数实现。如果不能进行误差分析,那么就谈不上数据分析了。 我也是刚刚起步,幸亏有发酵人,大家可以一起交流!
一般来说,试验设计的时候k次实验的话, (考查因素+虚拟变量)=k-1。
比如,12次实验,考查8个因素,那么剩下的3个变量就可以不赋值, 仍为uncoded。
不过这种dummy variables选择国内期刊和国外期刊有所不同: 国内的:如版友们所说,随机选择的比较多。
外文期刊:1.没有标出dummy variables,比如12次实验,设计表就列出了8个考查因素,而3个dummy variables没有标出;
2.标出了,但是给dummy variables都列在一块,比如就放最后几列。
3.也看到就根本没有设 dummy variables的,比如12次实验就考查11个因素的。
初学求教:什么是PB实验和爬坡实验啊
0
什么是PB实验和爬坡实验啊
刚开始做实验,什么都不知道,万望各位赐教!!
pb是plackett-Burman的缩写,是一种筛选试验。就是从众多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具有主效应的因子。至于最陡爬坡我也不太清楚。我也想知道。 额要点名了,细履平沙斑竹,指点一下吧。 谢谢了!
斑竹,给大家讲解一下吧,我也特别想知道什么是最陡爬坡,我看过你的帖子,知道你是试验设计的行家。望斑竹不吝赐教。
最陡爬坡实验它能最快逼近最大响应面区域,确定中心组合实验的中心点,能保证响应面分析结果的准确有效性.
我只知道这么一点吧.还望楼下的人能补充细化一下呢. 一般都会作,但是如果实验结果由方差分析发现选取的水平已接近最大响应区域,那么就可以不再进行最陡爬坡实验,最后用中心复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来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
你可以看看有关资料.一般是先作部分因素实验(FFD),再做最陡爬坡实验.再利用中心组合实验确定中心点,
如果采用PB实验,一般不作最陡爬坡实验,直接用中心组合实验确定中心点.具体原理我不记不清了.明天我上传一个这个方面的资料吧. 上传一篇文章.可能对你有帮助.
[ 此贴被细履平沙在2008-06-08 15:02重新编辑 ]
附件:
生物过程的优化.pdf (358 K) 下载次数:63 需要经验值:30
怎么又方差分析看所选水平是否已经接近最大响应区域呢?谢谢!
PB试验可以用来筛选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PB试验得到影响较大的试验因素;爬坡试验就是从PB试验的中心点开始,根据PB试验的得出的每种因子的系数来确定爬坡方向以及步长,爬坡试验主要目的是逼近主要试验因子的最适添加水平;之后根据爬坡试验的结果就可以做相应面了,也就可以最后确定每种重要因子的添加量了。 嘿嘿,我也是初学者,希望这些能对你有帮助
请教一下:响应曲面1.414到-1.414中间5个水平的步长如何设计?
0
还需要看回归系数吗?设计的时候凭经验还是有具体的公式? 紧急求救~
0是中间,1如果相当于中间偏大2.0水平,那么1.414就相当于中间偏大2.828水平.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个不能靠经验,而是根据程序要求。
关于PB设计中的t检验和P检验
0
请问各位大侠,PB设计中的t 检验和P检验的功能是否是一样的?如何通过t 检验来认定显著因素?另外,某因子的显著性大于90%或80%等是如何判断的? 感谢赐教
P的意思是概率,不是P检验,是根据T值查到的概率和F值查到的概率。
楼主可能没有学习过数理统计。进行实验设计,一些数学基本知识还是要具备的。
关于最陡爬坡(最速上升)的问题
0
我下了发酵人上的“Path of steepest ascent /descent”。在学习中有些地方不明白,希望大虾能给予帮助。
在设计中需要编写一个“最速上升宏”命令,请问这个“最速上升宏”在Minitab15这个版本中有没有,如果有在哪里?(本人愚钝,如果翻译错误望大虾指出以便更正)
还有我点击“编辑器(D)——启动命令(E)”然后按照minitab技术支持文件上所给出的方法在会话窗口里输入以下命令: ascent y x.1-x.n; sore u.1-u.j; step s; base b; descent; runs r.
然后回车出现“* 错误* 未知 Minitab 命令: ASCE
MTB > ”
我不知道这个命令应该在哪里输入。望高手指点啊!
最陡爬坡必须要输入命令才能完成吗?可不可以像pb一样直接用minitab软件现有的程序就可以完成设计和分析?
最陡爬坡实验
我觉得最陡爬坡实验不需要软件分析的,直接观察数据变化的趋势,找到极点值,附近找到因子参数范围再做下一步的响应面实验和分析就可以了。可以参考http://www.fajiaoren.com/read.php?tid=9060
PB试验设计
0
外文资料里面dummy variables要么没有列出来,有些就根本没有设(比如8次试验就做7个因素),要么所有的dummy variables就全部都列在一起,只有看到国内的文章才是将dummy variables随机的列出来。
在版上也看到说要有dummy variables,并且要随机的选择。
那么dummy variables到底要不要,要的话是不列出来,还是所有的就放最后几列呢? 我认为dummy variables的位置 不影响分析结果。但是这个参数应该有。 有道理,
另外,每一组试验只做一次,还是做个重复比如同一组做3次,然后取他们的平均值呢? 要是只做一次会不会误差比较大,影响试验结果?
重复多次可以减少某些异常点引入的误差,减少噪音,提高模型显著性。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程序中设置3个重复,实验结果都输入实验表,也可以在程序中设1个duplication,然后将数值平均后输入实验表。
从pb到最陡爬坡,如何设计步长,求救啊~
0
pb做完了,也做了重复,现在真是不会确定步长 真的是很笨,希望高手指点一下 求救啊~
细心看看以前的贴子,有详细的介绍。
一个参数(A)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其它参数根据PB试验公式中的系数来确定。具体找贴子吧。
看下面的贴子,topmit有介绍。
http://fajiaoren.com/read.php?tid=6999&keyword=??????
做了响应曲面分析,图形不对,麻烦大家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0
图片:
我是先单因素----pb----最陡爬坡----响应曲面的
结果很不如意啊,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修改一下,继续向前挺进 呵呵大家多提意见啊
hope59你好,我想请教一下你爬坡实验怎么设计的,是用minitab设计的吗?
关于爬坡步长
0
我看了些文献,关于爬坡步长的说法不一。 有文献这样确定最陡爬坡的,步长公式=e×△j ×bj, 其中bj为一次回归的回归系数,△j为变化半径.这样看来,回归系数越大,步长应该越大啊。
而有的文献又说回归系数越大,步长应该越小。我觉得这种说法也对,因为回归系数大,说明对响应值的影响越大啊,响应值对因素变化非常灵敏,所以步长取值应该小点,以免错过最优点。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请大家指教。
求助:可不可以用pb方法进行非培养基优化的发酵实验啊
0
小女子刚接触发酵实验,对很多东西不是太了解,最近查文献资料发现PB方法进行实验优化很方便,但是所查的资料都是关于培养基优化的,很想知道是不是可以用PB进行其他非培养基优化的实验?比如说有很多因素像温度、PH、钙离子浓度等。如果可以用PB法优化,那在进行“确定因素水平”阶段是不是也可以用“最陡爬坡实验”进行非培养基优化的实验呢?希望高手给予解决,小女子不胜感激
没有问题,可以用。但是进行试验之前,要考虑好试验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试验而试验,而要考虑试验的结果是不是能够达到某种效果和实验条件能不能实现。
优化包括:培养基优化(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培养条件优化(温度、PH、转速,装液量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Pb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