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训练[56](含答案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训练【56】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1分)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转转不已 ⑵但知其一 ⑶其创果不出血 ⑷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小题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石之半定非我所见之理 C.果得于数里外不得其所以然

B.如其言一盗拽其妻起 D.而又戕其耳人不知而不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小题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答案】

【小题1】(1分)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划错一处,则1分扣除) 【小题2】(4分)已,停止。 但,只,仅仅。 创,伤口,创伤。 断,断定、判定。 【小题3】(3分)C

【小题4】(4分)①在河底寻找石兽(它),不是更荒唐吗?②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小题5】(2分)第一空:“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第二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词义的积累,这就要求平时多识记。注意“但”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在这里是“只”之意,今义是“但是”。

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A.之 :都是结构助词:的; B.都是代词,他(她、它)的; C.得于数里外(得到) 不得其所以然(了解,明白) D.而又戕其耳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都表示转折 。故选C。

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做到:(1)将单音词译成双音词,字字落实。(2)省略的成分(主语、宾语)或省略的意思要补充出来。(3)特殊用法的词语要翻译到位。(词类活用、通假、倒

装)。(4)专有名词不要翻译。(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等)。应注意①句是一个省略句,在“地中”前要补出省略的介词“于”,这样翻译就顺畅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要彻底弄懂文章大意,再根据题目要求逐一筛选原文来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5分)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察看,窥视。②摆扑:扭动摔打。③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④据:占据 。⑤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小题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2分)

寻 途 登 觇 见 巨 蛇 围 如 碗 摆 扑 丛 树 中 以 尾 击 树 树 枝 崩 折。

【小题2】螳螂和蛇打斗,结果蛇 ,从这个结果,你明白了 的道理。(3分)

【答案】

【小题1】寻 途 登 觇| 见 巨 蛇 围 如 碗| 摆 扑 丛 树 中 |以 尾 击 树 |树 枝 崩 折。

【小题2】死了 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读出层次,然后划分节奏。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从生物链的角度考虑,螳螂是蛇的天敌,但是能从本文中得出为什么是天敌的原因,用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7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1分) 【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小题2】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小题3】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小题4】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何加:何是什么,加是益处,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小题2】试题分析:(1)谓是叫做,本心:善恶之心。(2)闻,是听说。“之”是“的”。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小题3】试题分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

【小题4】试题分析:从“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可知本文主要告诉我们作为君主要关心百姓的疾苦。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

4.塞翁失马(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语(4分)

①人皆吊之 ( )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 ③堕而折其髀 ( ) ④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小题3】选出加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马无故亡而入胡故又名“鬼市”云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C.人不知而不愠马无故亡而入胡

D.此独以跛之故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小题4】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2分)

【小题5】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请另外再写出一个与这则寓言故事寓意相近的两个成语或格言警句。(2分)

【答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训练[56](含答案考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强化训练[56](含答案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032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