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负责,在集全组成员智慧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人人有职位。小组成员的职位主要包括学科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相当于小组的学科代表、小老师,负责本组该学科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资料收交与检查、与班级科代表的联系、与科任教师的联系等;项目负责人相当于小组里面的班委,分工负责小组的纪律、卫生、宣传、艺体等方面的工作和事务。各小组要制定出本组成员详实的分工表,明确各成员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小组成员每人都要有负 责的学科或项目,一人可以兼任几个学科和几个项目的负责人,所有成员向组长负责,在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定期召开组长例会。一般每周五下午放学后,定时召集小组长进行交流、评议,回顾一周内的情况,交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激励、促进。
(3)明确小组目标和个体目标。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成员的实际设立小组目标,每个组员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个人目标,两类目标中,均包含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类。围绕目标的达成,通过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刁、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组间竞争的格局,促进个体和刁、组目标的达成。 (4)建立小组常规。
围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一要求,由班主任给出提纲或要点作为引导,由组长组织全体组员认真研讨,制订出小组活动、管理的常规,包括组员的权利与义务、岗位分工与职责、学习常规、帮扶制度与措施、评价办法、激励措施等,一般以公约的形式呈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优差生结对帮扶的人员安排、办法、激励措施等,以保证“兵”教“兵”、“兵”促“兵”的实效。 (5)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
由组长负责,学科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分工,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记载和评价。
小组成员表现评价表 组合 学习 纪律 第 周 星期 活动 总组员
课前 课堂 练习 效果 课堂 眼操 间操 课外 卫生 个体 小组 班级 其他 成绩 4.小组参与班级管理。
合作学习小组除了合作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以周为单位,轮流管理班级常规,即 “小组轮流值班”。轮值小组的组长即是本周的班级执行班长,由他带领本组成员,对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绩效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每学期评选“优秀值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小组参加班级管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工作和常规检查。
轮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本周各组在学习、卫生、纪律、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小组各成员由组长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小组内“分工就近”的原则,各管一块,各司其职,检查到小组层面,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在督促检查的同时,做好记录、及时公示并进行评价,每天下午放学后离校前,由组长召集组员汇总当日情况,并于一周结束时,交给班长备案。在此过程中,班主任、班委干部要加强监控,为轮值小组提出积极的建议,对小组的管理进行引导、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将《班级常规管理检查表》张贴在教室里适当的位置,由班级管理的轮值小组根据分工检查的情况,由相应的负责人每日填写,每周进行统计汇总,根据统计分数,每周评选出班级最佳小组1个、优秀小组2个,并评选单项最佳小组、优秀小组;小组各项目负责人,根据分工督查本组成员,按轮值小组检查的办法操作,每周评选出小组最佳组员1人,优秀组员1-2人。全班每学月或学段,根据每周的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表彰。各项目的具体评分细
则参见后面《评价》部分。 值日班长 组别
说明:参班,指小组参与班级活动情况。 (2)轮流主持班会。
主题班会由各小组轮流主持,一周一换,实行申报制或轮值制。主题班会由组长根据主题,确定班会内容,确定主持人,制订方案,提前一周报班长批准、班主任备案。组长组织、安排组员利用周末时间搜集相关资料,组织预演、排练等相关准备工作。
5.班级小组建设规范。
根据前面的论述,为促进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结合学校或班级实际,提炼整理出《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规范》,以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1.小组内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指导与管理。指导、帮助各组长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组织对全组成员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将学生课前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全体组员,收集整理全组成员课前学习的完成情况并反馈给教师;带领小组纪律组长负责组织并维持本组的纪律,对于表现好或违纪的同学,视情况进行相应的表扬激励或批评处罚,并将情况记录适时报告班主任;带领学习小组长、小组的学科负责人共同承担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指导、督促、检查;做好全班展示交流的组织、准备工
学习 课堂 练习 成绩 纪律 课堂 眼操 间操 课外 第 周 星期 卫生 教室 公区 活动 小组 参班 总成绩 作。
学习流程。课前自学(复习回顾;尝试学习)—明确目标—课内自学—合作学习—及时练习—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堂练习—小结整理—查找问题。 组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小组讨论时,每组由一位学生做中心发言人,然后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最后再自由发言,小组长总结归纳,发言记录员做好记录。小组讨论可分三种方式: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全组要有争论的气氛;轮流发言式—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连锁评价式—先由一人发言,再由他本人请组内一个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点名发言式—由组长或学科负责人,指定某组员发言或回答问题,一般是在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或考 查时使用。
互查互督练习。根据组员的特长,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组长协调分配并指导各学科的学习指导者,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课前学习、及时练习、当堂检测等的完成情况并反馈给老师,负责合作探究实验的分工与指导;负责对本组成员的练习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批阅,对检测的试卷进行分析,并对质量进行分析,对错题进行订正。
结对互助学习。开展优优结对、优差结对合作学习,即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之间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组内优差两极的同学根据学科实际、性格特点、居住地点等确定结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并督促、检测后进同学的学习效果,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学习评比中的竞争力。
搭建交流平台。一是办好小组周报,由小组轮值同学把自己阅读到的最佳文章、收集到的班级或小组学习情况的反馈、典型的人与事等记录、摘录在统一规格的稿纸上,轮流负责、每周整理编辑,经组长审核后放到班级书报架或小组展示栏内;二是各组在教室侧面和后面墙上辟出一方领地,通过书面形式,各组同学每天或每周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拓展学习所得等,
对班内外、校内外或当前社会热点,发表自己评论看法;三是定期或不定期以班会课或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专题交流。 2.小组间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与小组内各学生的合作学习类似。以整个小组为单位,整个学习小组相当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个体成员,班级相当于小组。需要注意的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是小组以整体为单位参与,由组长负责组织。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激励
合作学习需要通过评价向师生反馈信息,调校、激励合作学习的推进。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多元主体评价的结合。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班级评价组评价、科任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多种方式评价结合。检测性达标评价、量表评价、投票评价、书面评语评价、口头评价、星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
多种形式呈现结果。评价的结果以定性的评语评价与定量的分值评价等形式呈现。
恰当选择评价时机。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时机,如及时评价、课时评价、阶段(周、学月、半期、学期、学年)评价、单元评价等。
在合作学习中,被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小组,二是学生个体。对这两个主体的评价,有共性,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以小组的集体成绩和表现为评价对象,目的是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以此带动和促进小组内各成员间的积极努力和相互合作,使每个同学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评价内容与标准。
对学习小组整体的评价,包括学业成绩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学业成绩评价以全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是一种比较简便的量化性评价。过程评价可以参照以下量表进行评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