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
施工中,室外最低气温在零下5℃时,对所挖的沟(坑0底部,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2.4.2、回填土
第4.2.1条 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并经24小时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
第4.2.2条 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的遗留木料、草帘、纸袋等杂物。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第4.2.3条 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管道顶部30厘米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顺填土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5
百米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
二、 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土15厘米厚,用木夯排夯两遍; 三、 管道顶部30厘米以上,每回填土30厘米应用木夯排夯三遍或用蛤蟆夯
排夯两遍,直至回填、夯实与原路面平齐。
第4.2.4条 通信管道工程挖明沟穿越道路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在市内主干道路的回土夯实,应与路面平齐;
二、 在市内一般道路的回土夯实,应高出路面5~10厘米; 三、 在郊区大地上回填土,可高出地表面15~20厘米。 第4.2.5条 人(手)孔坑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在路上人(手)孔坑两端管道的回填土,应按照第4.2.3条的规定执行; 二、 靠近人(手)孔壁四周的回填土内,不应有直径大于10厘米的砾石、碎
砖等到坚硬物;
三、 人(手)孔坑每回土30厘米,应用木夯排夯三遍或用蛤蟆夯排夯两遍; 四、 人(手)孔坑的回填土,严禁高出人(手)孔口圈的高程。
第4.2.6条 在修复通信管道施工挖掘的路面之前,如回填土出现明显的坑、洼,通信管道的施工单位应按照市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处理。
第4.2.7条 通信管道工程回土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的碎砖、破管等杂物。
2.5、人(手)孔、通道建筑
19
2.5.1、一般规定
第5.1.1条 砖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砌体墙面应平整、美观,不应出现竖向通缝。
第5.1.2条 砖砌体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12毫米,同一砖缝的宽度应一致。
第5.1.3条 砌块砌体横缝应为15~20毫米,竖缝应为10~15毫米,横缝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80%,竖缝灌浆必须饱满、严实,不得出现路漏现象。 第5.1.4条 砌体必须垂直,砌体顶部四角应水平一致;砌体的形状、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第5.1.5条 设计规定抹面的砌体,应将墙面清扫干净,抹面应平整、压光、不空鼓,墙角不得歪斜。抹面厚度、砂浆配比应符合设计规定。 勾缝的砌体,勾缝应整齐均匀,不得空鼓、不应脱落或遗漏。
第5.1.6条 通道的建筑规格、尺寸、结构形式,通道内设置的安装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一般局内主机房引出建筑物的通道,不应越出局所院墙。其他地方的通信浅埋通道,其内部净高宜为1.8米。
第5.1.7条 通信管道的弯管道,当曲率半径小于36米时,宜改为通道。
2.5.2、人(手)孔、通道的地基与基础
第5.2.1条
人(手)孔、通道的地基应按设计规定处理,如系天然地基必须按
设计规定的高程进行夯实、抄平。
人(手)孔、通道采用人工地基,必须按设计规定处理。 第5.2.2条 程等。 第5.2.3条 第5.2.4条
人(手)孔、通道基础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外形偏差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配筋)等应符合设计规定。浇灌混凝土前,
应不大于±20毫米,厚度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
应清理模板内的杂草等物,并按设计规定的位置挖好积水罐安装坑。积水罐安装坑应比积水罐外形四周大100毫米,坑深比积水罐高度深100毫米,基础表面应从四方向积水罐做20毫米泛水。如图5.2.4所示。
人(手)孔、通道基础支模前,必须校核基础形状、方向、地基高
20
第5.2.5条 设计文件对人(手)孔、通道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时,如提高混凝土标号、加配钢筋、防水处理及安装地线等等,均应按设计规定办理。
2.5.3、墙体
第5.3.1条 人(手)孔、通道内部净高应符合设计规定。墙体的垂直度(全部净高)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墙体顶部高程允许偏差不大于±20毫米。 第5.3.2条 墙体与基础结合严密、不漏水,结合部的内外侧应用1:2.5水泥砂浆抹八字,基础进行抹面处理的可不抹内侧八字角,如图5.3.2所示。抹墙体与基础的内、外八字角时,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
第5.3.3条 砌筑墙体的水泥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使用不低于75号水泥砂浆。
第5.3.4条 通信管道工程的砌体,严禁使用掺有白灰的混合砂浆进行砌筑。 第5.3.5条 人(手)孔、通道墙体的预埋铁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1. 2. 3. 4. 5. 二、 1. 2. 3.
电缆支架穿钉的预埋
穿钉的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穿钉与墙体应保持垂直。 上、下穿钉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允许垂直偏差不大于5毫米,间距偏差应小于10毫米。
相邻两组穿钉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偏差应小于20毫米。 穿钉露出墙面应适度,应为50~70毫米;露出部分应无砂浆等附着物,穿钉螺母应齐全有效。
穿钉安装必须牢固。 拉力(拉缆)环的预埋
拉力(拉缆)环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与管道底保持200毫米以上的间距。
露出墙面部分应为80~100毫米。 安装必须牢固。
第5.3.6条 管道进入人(手)孔、通道的窗口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管道端边至墙体南应呈圆弧状的喇叭口;人(手)孔、通道内的窗口应堵抹严密,不得浮塞,外观整齐、表面平光。 第5.3.7条 管道窗口外侧应填充密实、不得浮塞,表面整齐。
第5.3.8条 管道窗口宽度大于700毫米时,或使用承重易形变的管材如塑料管
21
等的窗口处,应按设计规定加过梁或窗套。
2.5.4、人(手)孔上覆及通道盖
第5.4.1条 人(手)孔上覆(简称上覆)及通道沟盖(简称沟盖)的钢筋配制、加工、绑扎,混凝土的标号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第5.4.2条 上覆、沟盖外形尺寸、设置的高程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外形尺寸偏差应不大于20毫米,厚度允许最大负偏差不大于5毫米。预留孔油的位置及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第5.4.3条 预制的上覆、沟盖两板之间缝隙应尽量缩小,其拼缝必须用不1:2.5砂浆堵抹严密,不空鼓、不浮塞,外表平光、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人(手)孔、通道内顶部不应有漏浆等现象。板间拼缝抹堵如图5.4.3所示。 第5.4.4条 上覆、沟盖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方可承受荷载或吊装、运输。
第5.4.5条 上覆、沟盖底面应平整、光滑、不露筋、无蜂窝等缺陷。 第5.4.6条 上覆、沟盖与墙体搭接的内、外侧,应用1:2.5的水泥砂浆抹八字角。但上覆、沟盖直接在墙体上浇灌的可不抹角。
第5.4.7条 八字角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上覆、沟盖与墙体抹角如图5.4.6所示。
2.5.5、口圈安装
第5.5.1条 人(手)孔口圈顶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正偏差应不大于20毫米。
第5.5.2条 稳固口圈的混凝土(或缘石)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自口圈外缘应向地表做相应的泛水。
第5.5.3条 人孔口圈与上覆之间宜砌不小于200毫米的口腔(俗称井脖子);人孔口腔应与上覆预留洞口形成同心圆的圆筒状,口腔内、外应抹面,其要求与第5.1.5条相同。口腔与上覆搭接处应抹八字,八字抹杀角应严密、贴实、不空鼓、表面光滑、无欠茬、无飞刺、无断裂等。
第5.5.4条 人(手)孔口圈应完整无损。车行道从孔必须安装车行道的口圈。 第5.5.5条 通信管道工程在正式验收之前,所有装置必须安装完毕、齐全有
22
效。
2.6、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砂浆
2.6.1、装拆模板
第6.1.1条 通信管道工程中的混凝土基础、包封、上覆及沟盖等,均应按设计图纸的规定要求支架模板。
第6.1.2条 浇制混凝土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二、 三、 四、
各类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浇注混凝土后不得产生模板的形状、规格应保证设计图纸要求所浇制混凝土构件的规格和形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边缘整齐,拼缝严密、牢固,预留孔、重复使用的模板,表面不得有粘结的混凝土、水泥砂浆及泥土等附着
形变; 状;
洞位置准确,尺寸符合规定; 物。 1.
如
施工队在对此路段包封时,包封厚度不够,手孔内有积水,我现场监理到达现场后,对此工程进行全段检查,并立即出监理工程师整改通知单,对此路段进行整改。
第6.1.3条 模板拆除的期限,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非承重混凝土构件拆除模板时间表 表6.1.3-1 水 泥 品 种 硅 酸 盐 水 泥
各种非承重混凝土构件最早拆除模板的期限,应符合表6.1.3-1的规
定。
水 泥 混凝土 5 10 标 号 标 号 225 及 325 日平均温度(℃) 15 20 25 30 混凝土达到2.45Mpa(25kgf/Cm2)强度的拆模天数 4.0 3.0 3.0 2.5 2.0 2.0 1.5 1.5 1.0 1.0 100以下 5.0 110200 ~4.5 2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传输管线规范口袋书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