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图:分别从杆中部及杆根部进行目测: 2)横向偏差及纵向偏差不超过1/3杆稍; 直线垂直度鉴别方法:目视法;
电杆洞深表
埋深 土质 杆高 7.0 8.0 9.0 10.0 11.0 12.0 1.3 1.5 1.6 1.7 1.8 2.1 1.2 1.4 1.5 1.6 1.8 2.0 1.4 1.6 1.7 1.8 1.9 2.2 1.0 1.2 1.2 1.4 1.6 2.0 普通土 硬土 水田、湿地 石质 1.4、拉线及撑杆的装设
1、一般规定
x、拉线的安装方位,角杆拉线应在角平分线上,人字拉应与线路行进方向垂直,顺线拉及终端杆拉线应与线路行进方向成一直线。地锚出土点的偏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y、拉线抱箍在电杆上的位置、隔装数:终端拉、顶头拉、角杆拉、顺线拉一律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上方,防风拉、侧面拉线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下方。各抱箍间的距离为10厘米±2厘米。拉线距高比等于1;不得小于0.75。直线段拉线隔装数;防风拉间隔8根,防凌拉间隔32根。
z、拉线应采用钢绞线,其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aa、 拉线不得有接头、锈蚀及松弛现象。
bb、 安装双拉线时,两条拉线应在同一垂线上,同时应保证两条拉线的平行及地锚出土长度的一致。
cc、 拉线距人行道1米内,须装警示装置。
4
dd、 地锚配选程式应符合:
g.1 人字拉7/2.2钢绞线采用Φ12×1800 mm钢柄地锚。
g.2 角杆拉线5米以下角深,采用7/2.6钢绞线配Φ16×1800 mm钢柄地锚。
g.3 角杆拉线5米以上10米以下角深,采用7/2.6钢绞线配Φ16 ×2100 mm钢柄。
g.4 角杆拉线10米以上角深用双拉线,上道采用7/2.6钢绞线配Φ16×2100 mm钢柄地锚;下道采用7/2.6钢绞线配Φ16×1800 mm钢柄地锚;
g.5 四方拉的顺线拉采用7/2.6钢绞线配Φ16×2100 mm钢柄地锚; g.6 大于15米角深,两道顺线拉(终端顶头拉)均采用7/2.6钢绞线配Φ16×2100 mm钢柄地锚(个别特殊地形可视具体情况加双拉,另加一道可用7/2.6钢绞线配Φ16×1800 mm钢柄地锚); g.7 7/3.0钢绞线配Φ20×2400 mm钢柄地锚。
g.8各种拉线地锚坑深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偏差应小于50mm。
拉线地锚坑深度表 坑深 土质 (m) 分类 拉线程式 7/2.2mm 7/2.6mm 7/3.0mm 2X7/2.2mm 2X7/2.6mm 2X7/3.0mm 上2 V型 X7/3.0mm 下1 普通土 1.3 1.4 1.5 1.6 1.8 1.9 2.1 硬土 1.2 1.3 1.4 1.5 1.7 1.8 2.0 水田、湿地 1.4 1.5 1.6 1.7 1.9 2.0 2.3 石质 1.0 1.1 1.2 1.3 1.4 1.5 1.7
2、拉线的安装 ee、 拉线扎把均采用3.0铁线另缠法。如下表: 拉线程式 7/2.6钢绞线及以下 7/3.0钢绞线 首节 15 20 间距 3 3 末节 10 10 间距 10 10 封口 5-7圈 5-7圈 ff、 拉线上把长度为 7/2.6及以下钢绞线首节 15厘米,末节 10厘米±1厘米,首末节间距净3厘米。(7/3.0 ST首节改为20厘米)扎把
5
最后距末节10厘米,用3.0铁线封口5至7圈。
gg、 拉线中把长度为 7/2.6及以下钢绞线首节 15厘米。(7/3.0钢绞线改为20厘米)末节10厘米±1厘米。首末节间距为30厘米。最后距末节10厘米用3.0铁线封口5至7圈。如下表: 拉线程式 7/2.6钢绞线及以下 7/3.0钢绞线 首节 15 20 间距 30 30 末节 10 10 间距 10 10 封口 5-7圈 5-7圈 各扎把必须缠绕紧密均匀,不得有明显喇叭口。
拉线中把缠扎图
hh、 钢柄地锚出土长度为20至30厘米。地锚方位偏差;角杆及各种顶头拉为5厘米,防风拉、防凌拉、顺线拉及各种侧面拉为10厘米。
ii、 埋设地锚时出土点至横木间应开一个斜道,使上部拉线与地锚、横木成一直线。
jj、 拉线与地锚连接时7/2.6钢绞线及以下采用5股衬圈,7/3.0钢绞线采用7股衬圈,第一节扎把应紧靠拉线衬圈。 kk、 装设撑杆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l、不得在角深大于3米的角杆上装设撑杆。 2、撑杆的距离比为0.6,引留撑杆不得小于0.5。 3、撑杆装设方向应该在角杆内角平分线上。 ll、 高拉桩装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拉桩稍部应向张力的反侧外倾斜80至100厘米。 2、副拉线抱箍距杆顶应为15厘米以下。
3、正拉线与地面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的间距同光缆与其它建筑物的隔距相同。
4、高拉桩正、副拉线连接缠绕、其规格与拉线上、中把同。 mm、 在坚石地带可在坚石上凿洞,打入Φ25×450 mm洋元地锚,并浇注1:3水泥沙浆于洞内封实。洋元地锚与拉线连接处必须成90度角度,选用7股衬圈。
吊板拉线除市区特殊地段外,一般不得装设.因特殊地段必须装设时,其地锚应用混凝土压实封面。
6
3、杆距:
1)、标准杆距为50±5米,无特殊理由不得超过此标准杆距。 2)、杆距超过80米属长档距,在该杆两端做顺线拉予以保护。 3)、杆距超过120米属飞线,需加辅助吊线,电杆为加强电杆。 4)、杆距超过180米属飞线,需加辅助吊线,电杆为等径电杆(杆稍径为
19厘米)。
5)、杆距超过300米属飞线,需加辅助吊线,电杆为H杆。
1.5、避雷线
1、在下列电杆上应装设避雷线
1)终端杆、引入杆及接近局站的五根电杆(必须装置自接入地的避雷
线)
2)角杆、跨越杆、分支杆及12米以上的电杆、坡顶杆、(可利用拉线
入地)
2、避雷线应用 4 .0铁线制成.其上部应高出杆顶 10厘米(距杆顶 5厘米处应用3..0铁线紧缠2圈)。
3、利用拉线入地的避雷线,不得碰触吊线抱箍。
4、水泥电杆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装设规格应符合下图要求:
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水泥电杆避雷线安装图
5、水泥电杆无预留避雷线穿钉的装设规格应符合下图要求。
7
无预留避雷线穿钉的水泥电杆避雷线安装图
1.6、吊 线
1、为保证光缆与地面隔距要求,吊线应装置在距杆顶40至60厘米为宜,(特殊情况除外,同一直线上吊线装设位置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2、吊线一般采用7/2.2钢绞线、吊线原始垂度只能小于规定值而不能大于规定值。
3、杆距大于120米时为跨越档,应装设辅助吊线.辅吊ST程式应比正吊大一级为宜。辅助吊线应装置在正式吊线上方30厘米处,杆档中间设2至3处连铁将正副吊线连接。
4、杆距在120 米以上为飞线,其施工要求按设计规定。
5、 吊线接续应采用3.0铁线另缠的方法。 如下表: 首节 15
间距 3 第二节 10 间距 3 封口 5-7圈 6、吊线在四方拉杆上装设泄力终结和吊线入地(吊线入地用Φ4.0 mm镀锌铁线另缠法接拉线入地,封口处缠5—7圈)。
7、内角吊线其角深在3至5米时用4.0铁线作绑扎辅助装置。角深超过5米时用钢绞线作辅助装置,钢绞线一般长50cm-60cm。 8、遇坡度变更较大时(1/10杆)、应装俯、仰角辅助装置。 9、内角吊线辅助线及俯角、仰角辅助线应与主吊线同时受力。 10、 敷设一条光缆的吊线垂度为20厘米,2条光缆为25厘米。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传输管线规范口袋书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