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教学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辨别东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内进行学校示意图的绘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通过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从作业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不少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向感没有形成
这部分学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确实存在着。比如:生活中的方向的界定他们一清二楚,他们知道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但是如果让他们利用这一点辨别身边的方向,可能一时还弄不清,但又不是完全不清楚,只要你稍稍提醒,他们能慢慢说出来。图上的方向也是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会说不会辨别,完成作业只能胡乱猜测。从以上问题不难发现,他们虽然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灵活运用,总之一句话他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方向感。如果要想让这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知识,只能是一个一个手把手的教。仔细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们自身的接受能力就比较差,抽象的知识不易被他们掌握(位置与方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考虑比较多的还是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即符合大部分认知水平,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虽然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在多少的教学实践上,至少我发现这一点我做不到,如果面向全体学生,就得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表面上看是尊重了学生,其实这是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利益为前提的,这是不值得的。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只能放弃一部分学生,但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将这部分学生留到课外,以个别辅导的形式完成。
二、理解不到位
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小明的家在学校的东南方向,学生却认为小明的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从图上可以明确看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西边,学生却说成是东边。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正好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观察学生的结果,不难发现造成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要深入一步理解的话:出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到底谁是参照物。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学中我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发现,这确实难为学生了,这可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小的失误。不过,现在能及时发现这一点,还是有办法补救的。可惜的是,今天的练习课上我没有很好的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
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
现准确找到“参照物”的办法。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切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一、“初步认识百分数”。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根据统计表提出“谁投篮比较准”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后认识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比较,并将分数改写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让学生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接下去的一个环节,主要解决百分数的读写问题。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致会读写百分数,所以随后由学生来把转化为百分数的形式,并介绍百分数中各部分与原来分数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既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较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兴趣。最后请学生交流88%(90%、86%)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会用“谁占谁的几分之几”来表述,也进一步理解和88%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二、“生活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先由教师根据最贴近学生学习的事例进行举例。通过交流一些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不过从课上效果来看,这里举的例子还存在问题。都是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考虑还不够周详,所以对学生后面小结百分数意义造成了错误影响。除了体育达标率占100%外,其余两个都可改掉,比如改成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等等。
三、“百分数的意义”。
由于前面两个部分处理不是很好,出现了问题,使得学生小结“百分数意义”产生困难,最后只能由老师进行揭示。百分比和百分率也是一带而过。
四、“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这是一个重组题,主要想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当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是有单位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即两个数的关系时,是没有单位的。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最后让学生通过“10月1日前,已经完成了计划的95/100(95%)。说明还有(生:5%没有完成)”等两个问题,认识到百分数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与这个整体的关系。不过从上课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处理的还不到位,有点轻描淡写的感觉。
五、“小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统计和比较的功能。预想呢学生能进行一定的比较,例如日本森林覆盖率比俄罗斯多27%等等。但是上课时提出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个问题似乎不太适合,如果改成“从这些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也许学生能从预想的方向思考了。当然这部分也想渗透人文教育,主要是环境保护教育。
六、“小游戏”。
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
通过游戏的形式,把数学与语文知识相整合。
概念要进行联系与区别——负数的概念的认识
我们平时讲概念时,没有太注意这一点,开门见山,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让学生死记硬背,再讲有关概念的例题,最后让学生反复练习,没有把概念进行联系与区别。如:
在学习讲座之前:我原来直接讲出负数的概念。像 -5;-0.3;-102等这样的数叫负数。也就是说在小学学过的数学中(除0外),前面加一个负号(“-”),就是负数。
在学习讲座之后我准备这样设计:1、导入:用投影仪展示导图,大家认识图中的数字吗?你们知道这些数字的含义吗?这种带有“-”号的数字见过吗?学生回答:学生可能知道(-5c0)表示零下5摄氏度,但不知道如何读。2、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提示: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大家一定想认识这种新数吧,首先让我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数吧!3、师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为下一节课讲解有理数概念及分类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数进行归类为整数和分数。学生回答:可能回答自然数、分数、整数、小数。4、师问(继续引导):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我们日常生活及数学自身的需要?学生回答:可能回答所学的数不够用。5、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好多相反意义的量。讲解课本第16页的例子,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交流、讨论、回答。(可能回答:买进200斤大米卖出300斤大米;考试中得10分与扣20分;绕操场顺时针跑2圈与逆时针跑3圈。)6、师问: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太多,我们应该怎样表示这些量?学生思考、讨论。结合导图中教师的讲解,想到温度的表示,可能回答:比零小数前面加“-”,比零大的数仍然用原来数表示。7、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对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量规定为正数,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数,用过去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表示(读作“负”)。8、以温度的表示方法为例,讲解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它们。请学生用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互相出题、答题。两个人一组,出题、答题。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