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10-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

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掌握运算顺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四则运算的法则,即: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算式,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法。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时,就会这样写

12+(13-4)-6

=9+12-6 把先算括号的结果写在算式的前面,

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

45-5×6-15

=30-45-15,打乱运算的顺序,导致错误。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时,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就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2、关键字眼的理解

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常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因不理解其含义导致出错。“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四则运算中当加法来使用,要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混合算式。

3、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读出来

如计算1500÷25-(18+8)这道题目时,有学生用三步计算,理由是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初听起来觉得很有道理。也有学生用两步计算(同时计算除法和括号里的加法),但说不出理由。

后来在我无意读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1500除以25的商,减去18加上8的和,差是多少?从结构上看,是要求“差”,需用“商”减去“和”,所以这道题目是同时脱算。

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

《圆的面积》

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的教材。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一.明确概念: 圆的面积是在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周长和面积是圆的两个基本概念,学生必须明确区分。首先利用课件演示画圆,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演示填充颜色,并分离,让学生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红色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蓝色的是曲线围成的圆面,它的大小叫圆的面积。通过比较鉴别,并结合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顺利揭题《圆的面积》。 二.以旧促新 明确了概念,认识圆的面积之后,自然是想到该如何计算图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么发现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此时的学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不管怎样都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设想,说出他们预设的方案?你打算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机处理,估计大部分学生会不得要领,即使知道,也可以让大家共同经历一下公式的发现之路。此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不能和以前的平面图形建立联系,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迅速回忆,为新知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取其中的三个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讨论并再现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平行四边形是通过长方形推导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是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西边形推导的,梯形也是如此。这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经过这样的抽象和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因为知识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方法,那才是数学的精髓。

三. 转变图形 根据发现,把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拼并观察它像什么图形?为什么说“像”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如果分成32等份会怎么样?64等份呢?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愈像,就愈接近,完成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 四. 公式推导 平行四边形面积学生都会计算:s=ah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有什么样的关系:发现a=c2 =πr h=r,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从而推导出S=πS=π×r×r =πr2。

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

位置与方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这堂课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在线全文阅读。

明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shiyong/126096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