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培训领域中,研究者发现,狭义上的培训活动本身往往并不能有效地导致工作绩效的提高,因此,在培训中必须贯穿以结果为定向的思路,从而保证培训投入的高回报。绩效技术(Human
Per-
formance
Technology,HPT)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绩
效改进的策略方法,它是指用来解决人的绩效问题或实现绩效改进(performanceimprovement)的各种过程和工具(Rosenberg,1998)。绩效技术有两个基本特点:①以工作为基础(job—based):把各种培训
看作是促使工作者能够有效地完成某种工作任务的
手段。②以受训者(学习者)为中心:使受训者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并尽量密切联系他们的实际经验。在实际操作中,绩效技术有机地整合了五个基本环节: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措施选择设计、干预措施实施与调整和评价(见图1)。绩效技术作为革新职业培训的重要策略得到了研究者的
合理的评价;能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完成测验评价反思。④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够借助技术手段与同事、学生家长和更广范围内的社区进行交终身学习。⑤有关的人文、道德和法律问题:了解范、传授与技术使用有关的法律和道德习惯;能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使用技术资源;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以上每个维度下都包括一2培训方式
2.1绩效改进(Performance
绩效分析
干预措施选择设计干预措施实施与调整
图1人类绩效技术模型
(ImernafionalSocietyforPerformanceImprovement(ISPI),2002)
广泛重视,它在教师这一行业的培训中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尤其是在校本教师培训中。下面就结合这种思路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做简要分析。
(1)绩效分析:绩效分析的核心任务是明确希望有的和现实的绩效状态,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为了明确希望教师能具有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水平,需要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目标规划和战略进行分析,尤其是分析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看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规划,需要教师达到怎样的绩效状态。比如,希望在未来的3年内,使各学科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数字投影仪、数字照相机等等);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一方面提高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更多地利用技术支持新型学习模式。当然,对于一个学校来
进的目标:增加会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人数;提高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频率,使之日常化;使教师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尝试新型的学习模式,等等。
(2)原因分析:在发现了教师绩效的表面症状之后,必须进一步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教师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外在原因诸如缺乏足够的、适用的硬件或软件资源;缺乏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缺乏对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绩效评估、认可和反馈;缺乏对教师额外投入的补偿或奖励等。内在原因包括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作用的认识;缺少尝试新教育技术的积极性;缺少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不知道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在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实施新型的学习模式;不知道如何用信息技术支持新的学习模式,不知道如何应付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挑战(如课堂管理的困难、教学时间压力)等等。
(3)干预措施的选择设计:在这一环节上,需要针对所存在的绩效问题及其具体原因,考虑系统的、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改进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水平。Stolovitch&Keeps(1999)把绩效改进的干预措施分为两类:学习性干预和非学习性干预。就教师的绩效改进而言,学习性干预主要解决的是由于教师的知识技能和动力等内在原因造成的绩效问题,其具体形式包括集中培训、观摩分析、微格教学、
5
说,对具体绩效目标的描述应该更为具体,说明哪些
类别的教师分别应该在何种水平上、以何种方式把哪些信息技术用在哪些领域中。教师现实的绩效状态可能与希望有的绩效状态有相当大的出入,比如,一个学校可能会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会用信息技术,而其中经常将信息技术用在教学中的教师则更是微乎其微,他们只是在做示范课或学校检查时才使用信息技术,而且主要用信息技术完成讲解演示任务,支持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目标绩效状态和现实绩效状态的对比,这个学校可以明确绩效改
万方数据
个案研究、小组合作研讨、自学、远程培训等。非学习性干预包括了更广的内容。比如,为了明确关于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任务要求,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规范,对工作岗位职责做更明确、更具体的说明,以及签定明确的协议等。为了建立对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绩效评估和认可机制,学校可以对照绩效核查表定期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状况做评价,并予以公布,可以对在此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或表扬,可以在学校的工作通讯上开辟专栏宣传教师的成功经验等。另外,还要通过具体措施推进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改进学校的有关组织管理方式,调整有关的工作岗位和日程安排等。
可以看出,原来狭义上的培训活动只是整个绩效改进过程中的一种具体措施,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看到,教师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给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服务。从绩效改进的角度看,必须在学校以及校区范围内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以便帮助教师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即时性问题,否则教师便很可能会因为教学中随时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而退缩。这种支持服务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技术支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针对教师在备课或教学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快速有效的支持帮助。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保证教师能方便地与技术人员取得联系,保证技术人员能及时地排除技术故障,不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②教学支持: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成功经验的骨干教师或校外专家(可能来自校外培训机构)组成顾问小组,对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疑和协助。骨干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起到示范性作用,帮助其他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③社会支持:要在教师中建立互相支持、相互切磋的文化氛围。比如,可以建立教师的网上虚拟社区,为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BBS、E—mail、共享白板等形式一起讨论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得到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当然,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对于校本培训和基于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式都是必要的。支持服务系统能够使培训效果得以持续,形成良性循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方式与组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