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同法 B 差异法 C 同异并用法 D 共变法
第七章 偏倚及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2.职业性疾病研究中的健康工人效应是由 ( )
A 排除偏倚 B 选择偏倚 C 易感性偏倚 D 测量偏倚
3.高血压病人在确诊,自行改善高盐饮食的习惯,若选择这样的人群为病例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摄盐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出现( )
A 伯克森偏倚 B 奈曼偏倚 C 易感性偏倚 D 检出症候偏倚
4.病例对照组研究中,若研究者对病例组调查和询问的态度认真,而对对照组漫不经心地调查询问以致错误结论,其中可能发生的偏倚是 ( )
A 奈曼偏倚 B 伯克森偏倚 C 暴露怀疑偏倚 D 易感性偏倚
5.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层分析,用于解决 ( )
A 选择偏倚 B 信息偏倚 C 混杂偏倚 D 失访偏倚
6.队列研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易出现的偏倚是 ( )
A 回忆偏倚 B 混杂偏倚
C 选择偏倚 D 失访偏倚
7.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易导致的偏倚种类为( )
A 伯克森偏倚 B 检出偏倚 C 报告偏倚 D 测量偏倚
8.当研究对象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关系(如隐私问题)时,为研究者提供虚假的信息,造成的偏倚为
A 回忆偏倚 B 报告偏倚 C 测量偏倚 D 暴露怀疑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中,用于研究的一般是现患病人,由此可能产生的偏倚是( )
A 伯克森偏倚 B 奈曼偏倚 C 易感偏倚 D 检出症候偏倚
11.在一项近期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中,已知年龄的混杂偏倚值是-0.577,该偏倚是 A 正混杂偏倚 B 负混杂偏倚
C 因为该值太小,尚不能说存在混杂偏倚
D 该值的大小只能说明混杂的程度,不能说明混杂的方向 12.在研究近期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时,因为怀疑年龄是可能的混杂因素,因此只选择35~45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是
( )
A 限制 B 匹配
C 随机化抽样 D 盲法收集资料
14.回忆偏倚与报告偏倚的区别在于 A 回忆偏倚是由于调查的事件发生率较低,未留下深刻的印象,研究对象不能很好的回忆起来,而报考偏倚是因为调查事件发生很久,记忆不清,没有报告
B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最常见
C 回忆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报告偏倚在干预研究中最常见
D 回忆偏倚是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报告偏倚是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15.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
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A 诊断怀疑偏倚 B 检出症候偏倚 C 测量偏倚 D 混杂偏倚
16.奈曼偏倚是指 A 诊断怀疑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 测量偏倚 D 现患病例一新例偏倚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单项选择题:
1.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传染期 D 恢复期 2.有季节性升高,并以儿童多见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 A 空气 B 水 C 食物 D 4.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称 A 传播机制 B 传染过程
C 流行过程 D 感染过程
5.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的传染病是 A 艾滋病 B 麻疹 C 狂犬病 D 6.病原体进入机体,并与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 A 传播过程 B 流行过程 C 传染过程 D 隔离期
7.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 恢复期 B 临床症状期 C 恢复期 D 亚临床期
8.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 A 传播过程 B 传播机制 C 传染过程 D 传播途径
10.传染源是指 A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B 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接触 白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流行病各章练习题(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