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工资总额预算增长额:反映企业基于预算年度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预测、机构人员调整及人工成本管理需要,预计当年增加的各项工资总额。其中:
(1)与效益联动的工资总额增减额:反映企业基于工资效益联动机制,根据预算年度预计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国资委分行业工资增长调控要求等因素,预计的企业效益工资增减额。
(2)上年新增人员工资总额调整:反映企业由于上一年度机构调整导致人数及工资总额的调整数。同时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说明折合为年人均工资的情况。
(3)当年新增人员工资总额:反映企业预算年度因新建扩建项目、新设立子企业、新兼并收购企业、新减少企业等而导致的企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的变化数。同时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说明因不同原因导致人员变化对应增加的工资总额折合为年人均工资的情况。
15.从业人员:指预算年度在本企业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的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及其他聘用、留用的人员,不包括与法人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人员。
16.职工:指预算年度人事关系或工资关系在本单位的固定职工及劳动合同制职工,不包括离休、退休人员等,但包含内退下岗人员。
表内公式:
1行≥2行;4行≥(5+6+8+9+10)行;6行≥7行;11行≥12行;18行≥(19+20+21)行。
十二、成本费用预算表(国资企预08表) (一)编制方法。
1.本表主要反映企业2012年度的成本费用、专项支出等预算情况。 2.表内“上年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填列。 3.表内“本年预算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11年度财务报表并结合2012年度预计情况填列。
4.表内“增减率”有关指标依据表内“上年数”和“本年预算数”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得出。
5.表内未作解释内容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准。
— 11 —
6.编制合并报表的,以合并口径填列。 (二)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1.营业成本: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成本总额。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填列。金融子企业不填列本项目。
2.折旧费用: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折旧费用总额。 3.利息支出总额: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发生的利息支出总额,包括费用化的利息支出和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4.差旅费用: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差旅费用总额。 5.节能减排支出: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用于节约能源,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的各项支出。
6.安全生产支出: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因完善和改进安全设施建设、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等增加发生的各项支出费用。
7.科技支出: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发生的用于科研技术等方面的支出,包括企业自行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和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支出等。
8.研究开发费用:反映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开发支出。
9.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反映企业预计在2012年度发生的资本化研究开发支出金额,根据“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10.企业自筹金额: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从“科技支出”中剔除国家纵向拨款以及企业横向之间委托研发来款后的金额。
11.赞助支出: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发生的用于非公益性活动的赞助支出。
12.信息化支出:反映企业预计2012年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表内公式:
1行≥2行;4行≥5行;6行=(7+16+23)行;7行≥(8+9+10+11+13+14+15)行;11行≥12行;16行≥(17+19+20+21+22)行;17≥18行;23行≥(24-25+26)行(合理性);28行=(1+3+4+6+27)行;35行≥36行;35行≥37行;31行≥24行。
十三、利润预算表(国资企预09表) (一)编制方法。
— 12 —
1.本表反映企业2012年度预计实现利润(亏损)及应上交国家利润等情况。 2.表内“上年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填列。 3.表内“本年预算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11年度财务报表并结合2012年度预计情况填列。
4.表内“增减率”有关指标依据表内“上年数”和“本年预算数”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得出。
5.表内“少数股东损益”仅由编制合并预算报表的集团企业填列。 6.表内未作解释内容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准。 7.编制合并报表的,以合并口径填列。 (二)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1.营业总收入:反映企业2012年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活动预计产生的收入总额。营业总收入包含金融子企业的收入总额,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项目仅反映非金融企业的收入情况,金融子企业不填列(营业总成本填列口径与营业总收入一致)。
2.资产减值损失:反映企业2012年度各项资产预计发生的减值损失。 3.其他:仅反映石油石化企业的勘探费用。
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反映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者负债预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如为净损失,以“-”号填列。
5.投资收益: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预计收益,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6.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反映企业按照规定预计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 7.应上交国家利润(国家股利):反映企业根据有关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预计应上交国家2011和2012年度的利润(国家股利)金额。
表内公式:
1行≥(2+3)行;4行≥(5+6+7+8+9+10+11+12)行;14行≥15行(合理性);16行=(1-4+13+14)行;19行=(16+17-18)行;21行=(19-20)行;23行=(21-22)行;若封面“报表类型码”为0或2或3或4或5,22行=0(合理性)。
表间公式:
— 13 —
5行=国资企预08表2行;7行=国资企预08表4行;8行=国资企预08表7行;9行=国资企预08表16行;10行=国资企预08表23行;12行=国资企预08表27行。
十四、现金流量预算表(国资企预10表)
(一)本表反映企业2012年度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预计流入和流出情况。 (二)表内“上年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填列。
(三)表内“本年预算数” 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11年度财务报表并结合2012年度预计情况填列。
(四)表内“增减率”有关指标依据表内“上年数”和“本年预算数”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得出。
(五)其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反映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外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汇总数。
(六)其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反映除“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外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汇总数。
(七)其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反映除表上所列项目外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汇总数。
(八)表内未作解释内容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准。 (九)编制合并报表的,以合并口径填列。 表内公式:
4行=(2+3)行;7行=(5+6)行;8行=(4-7)行;14行=(10+11+12+13)行;19行=(15+16+17+18)行;20行=(14-19)行;26行=(22+23+24+25)行;30行=(27+28+29)行;31行=(26-30)行;33行=(8+20+31+32)行;35行=(33+34)行;35行1栏=34行2栏。
十五、资产负债预算表(国资企预11表) (一)编制方法。
1.本表反映企业2012年末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预算情况。 2.表内“上年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11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填列。 3.表内“本年预算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11年度财务报表并结合2012
— 14 —
年度预计情况分析填列。
4.表内“增减率”有关指标依据表内“上年数”和“本年预算数”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得出。
5.表内“少数股东权益”仅由编制合并预算报表的集团企业填列。 6.表内未作解释内容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准。 7.编制合并报表的,以合并口径填列。 (二)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1.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预计期末余额填列。 2.预付款项:根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的预计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预计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存货:根据“存货”下设各明细科目预计期末余额合计数,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预计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4.其他流动资产:根据企业除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流动资产预计期末余额填列。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的预计期末余额,减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预计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6.持有至到期投资: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的预计期末余额,减去“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预计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7.长期股权投资: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预计期末余额,减去相关“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明细科目预计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8.投资性房地产:反映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预计期末余额,减去“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预计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本项目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预计期末余额填列。
9.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科目预计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预计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10.开发支出:根据“研发支出”科目项下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预计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0926-7附件2、2012预算报表编报说明(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