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有些昆虫在第一次繁殖幼虫之后便死去,另一些昆虫则在它们的下一代获得生存保证之后还能活几年。在后一种昆虫中,包括那些对生态系统做出有益贡献的昆虫,如蜜蜂。
从以上陈述中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A.在生态系统中不扮演主要角色的昆虫通常在第一次繁殖后便死去
B.大多数蜜蜂在下一代能够自行生活之后还会活得很好 C.蜜蜂通常不会在第一次繁殖以后立刻死亡
D.大多数昆虫一出生就能够独立生活,不需要成年昆虫的照顾
[解析)
(1)题干文中说“另一些昆虫则在它们的下一代获得生存后还能活几年??如蜜蜂”;
(2)直观简明断定:答案C。
直观型试题,其实好理解。从“灰质多”推出“有灰质”,从“能活几年”推出“不会立刻死”是无可置疑的。考生往往觉得:会这么简单吗?于是就选择容易受暗示的、却不合逻辑的错误选项了。
[点拨] 快读:简明理解题干;(简化语句如:蜜蜂还能活一蜜蜂没死)
快解:条件重复必选。(注:A—A是逻辑公理,证据确证度100%)
六、强弱相比较 选“最”才保险
试题选项中有两个以上都可以选的情况下,要比较各个选项,选择说服力或认可度“最”强的为正确答案。
例题:某公司的销售部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有两名本科专业是市场营销,两名本科专业是计算机,一名本科专业是物理学。又知道五人中有两名女士,她们的本科专业背景不同。
根据上文所述,以下哪项推论最可能成立?( ) A.该销售部有两名男士是来自不同本科专业的 B.该销售部的一名女士一定是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的 C.该销售部三名男士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女士也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
D.该销售部至多有一名男士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 [解析] (1)思路:因最多2人同一专业,所以,3男士不能都是相同专业,因此:
(2)至少有2个男士来自不同专业是必然。A必然。
(3)C可以成立,但不必然。比较之下,“A”强于“C”,答案A。 (4)B、D断定错误,不选。
例题:野生大熊猫正在迅速减少。因此,为了保护该物种,应把现存的野生大熊猫捕捉起来,
并放到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里去。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对上述结论提出了最严重的质疑?( ) A.野生大熊猫在关起来时通常会比在野生栖身地时生下更多的幼仔
B.在动物园中刚生下来的大熊猫不容易死于传染病,但是野生大熊猫很可能死于这些疾病
C.在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以外,很难弄到足够数量的竹子,
这是大熊猫惟一的食物
D.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和野生大熊猫后代中能够活到成年的个体数量相当
[解析]
(1)思路:要反驳题干主张的“养”,即:养起来不好! (2)A、B都支持养,排除。
(3)C、D都是反对养的选项,D是说养也不能增加数量,C则说养不活!就反驳而言,C显然强于D。答案C。
这类题型,提问中往往出现“最”的提示;偶尔也有口语化的“最”,注意区别。
[点拨] 快读:简读注意“最”; 快解:选强勿迟疑。
七、概念有内涵 当心被偷换
阅读理解,分析概念是重中之重。概念的内涵可理解为概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含义理解得不准确,就会造成概念分析失误。粗略地说,分析失误有两种:
1.受到偷换概念的误导; 2.受到某种暗示的误导。 请在具体试题中理解。
例题:罪犯在案件现场的任何遗留物或非法获取的赃物都是认定事实的重要物证,包括指纹。在一起盗窃银行案件诉讼过程中,辩护人提出公诉方只提供了证人证言和嫌疑人口供而没有物证支持诉
讼。这影响到证据链形成封闭环,导致证据不足。
据此,法庭驳回辩护人意见的理由是( )。 A.辩护人没有法定辩护资格
B.法庭出示了在现场遗留的该嫌疑人的指纹鉴定 C.盗窃银行案件性质严重
D.法庭出示了该嫌疑人交出的盗窃所得银行印章一枚 [解析]
(1)辩护人提出缺乏物证,A、C与物证无关,排除。 (2)B涉及的“指纹鉴定”和文中的“指纹”极其容易混淆,是题中故意偷换了概念。文中已明确指纹是物证,而指纹鉴定是不是物证,因文中没说明,只能看作不能确定(指纹鉴定实际上也是证据,但不是物证!而是书面鉴定资料证据)。
(3)盗窃所得银行印章是物证,做驳回理由十分恰当。答案D。 这类试题是用偷换概念的方法误导阅读者,要当心。 例题:研究表明,美国和德国的青少年把父母的限制性管教方式看作是讨厌自己,而在韩国和日本,父母同样的限制性管教却使孩子感受到的。是接纳和温暖。
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韩日儿童更容易被管教
B.美国和德国的孩子相对于韩、日两国的孩子更具有逆反心理
C.美德两国更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D.东西方文化背景影响到儿童的教育
[解析]
(1)把限制性管教看作是“接纳与温暖”与“容易被管教”隐约暗示为相同或有因果关系;同理, “看作是讨厌自己”与“逆反心理”也容易被暗示为等同或因果关系。 实际上它们既无因果,概念内涵也不同,排除A、B。
(2)C容易利用暗示让阅读者接受。即把关、德对孩子教育方式看做是“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但题文中无证据!
(3)D是宏观选项。排除暗示干扰后,其他具体选项都有疑问,就果断选宏观。答案D。
防止概念被偷换的办法是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不接受任何暗示。
[点拨] 快读:谢绝文中暗示误导;
快解:果断排除偷换概念。(指排除偷换概念的选项)
八、阅读必弄清 论据和论点
通俗地说,论据是“前提”,或称“原因”,指根据什么;论点是“结论观点”,或称“结果”,指所以怎么样了。在“必考”的论证类试题中,通常要求找原因或求结论,这个原因或结论都是作为答案混杂在选项中,阅读的重要任务是分清论据和论点。
例题: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要想快乐,一个人必须与另一个人保持亲密关系。然而,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们孤独地度过了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并且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这种心理学理论一定是错误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MPACC联考逻辑一点通(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