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对不满足要求的路床进行修整,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基坑、沟槽开挖
开挖基坑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
挖土方时要注意严禁超挖,当挖土方标高接近设计要求时,应格外小心超挖问题,原则上以不扰动基底原状土为准。(路床与基坑分开)
机械挖槽应确保槽底土层结构不被扰动或破坏,用机械挖槽或开挖沟槽后,当天不能下管时,沟底应留出0.2m左右不挖,待铺管前用人工清挖。
沟槽开挖时,如遇有管道、电缆、建筑物、构筑物或文物古迹,应给予保护,并及时与有关单位和设计部门联系,严防事故发生造成损失。
沟底要求是坚实的自然土层,如果是松散的回填土,沟底有不易清除的块石时,都要进行处理,防止管道产生不均匀下沉而造成质量事故。松土层应夯实,对块石侧应将其上部铲除,然后铺上一层大于150mm厚度的回填土整平夯实或用黄砂铺平。
挖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并苫盖严密,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3)土方回填 材料及主要机具:
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
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主要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地坪清理 → 检验土质 → 分层铺土、耙平 → 夯打密实 → 检验密实度 → 修整找平验收
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回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4)质量标准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
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3、素混凝土垫层
本施工工艺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xx道路绿化工程项目铺装及基础等项目的混凝土垫层施工。
(1)主要机具:
手推车、铁锹(平头和尖头)、振捣器(插入式和平板式)、刮杠、木抹子、胶皮管等。
(2)作业条件:
路基层选择打夯机夯实,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 在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志。 做好技术交底,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支模的板内清除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4)混凝土拌制:本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质检员负责审核混凝土的出厂时间、到达时间,并检测坍落度。
(5)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用平板式振捣器应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6)质量标准: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7)应注意的问题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其上来往行人和进行上部施工。
4、级配砂石垫层
本施工工艺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xx道路绿化工程项目铺装、基础
等项目的级配砂石垫层施工。
(1)材料机具:
碎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主要机具:蛙式打夯机、铲车、压路机(6~12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铺筑砂石
由于本工程铺筑碎石的厚度为150~200mm,符合施工要求的每层厚度,所以不再进行分层铺筑,采用一次性铺筑。采用6~12t的压路机碾压。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3)质量标准:
碎石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4)应注意的问题: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碎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道路绿化技术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