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质量目标的保证。
我们提出的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项目标计划应使在项目参与项目管理的全体人员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在目标计划指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在施工班组实施,在施工工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中不出现类似问题。
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同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三、 质量保证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1.1、推行ISO9001系列标准,工作中按质量手册要求执行。
1.2、质量意识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各种形式的活动,党政工组织对全体职工进行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大力提高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每个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是生命”的思想,及时发现与宣传在质量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个人与集体。树立质量先进班组、先进个人的典范、树立质量明星。
1.3、认真贯彻质量责任制,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工程质量的原则
(1)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各职能人员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
(2)项目副经理是现场施工负责人,负责施工准备,应做到精心计划,合理安排工序和资源的配备,签发施工任务单时要有具体的质量要求,组织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工作,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下令立即返工重做,及时处理,并在结算工作量时反映出来。
36
(3)项目总工程师是现场技术负责人,要及时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技术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图纸、规范,及时发现问题并与设计、建设方、监理单位有关人员协商,超前解决,作好技术、质量交底,解决现场的技术质量问题,严格把好工序质量关,做好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
(4)质量检查员协助把好工序质量关,对工艺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协助班组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进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在此基础上负责联系建设、监理、质检站人员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进行检验评定签证。在班组任务单上要签叙质量完成情况,做到不合格不签完成量,合格半奖,优良嘉奖。
(5)材料、设备供应员应严格把好采购供应关,各种原材料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杜绝无证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并按规定及时抽样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出库交付使用。负责作好原材料进出库台帐,以便质量跟踪。
1.4、质量责任制的考核与奖罚:在编制计划的基础上,将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进行层层分解。要求质量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组,建立与完善质量责任制,不留死角。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建立质量考核台帐,定期对小组(个人)的工作质量,施工质量进行考核、登记上帐。在建立责任制的同时,责任与奖金挂勾,对完成质量目标的班组与个人进行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执行奖优罚劣,奖励分荣誉奖与物质奖。受处罚者,除接受罚款外,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教育,对累教不改者进行适当的通报全公司。对重大的质量事故应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追究责任教育职工。
1.5、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点,强化群众质量意识,明确各项目和各工序质量负责人,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针对质量通病和难题开展攻关,拟定对策,制定全面创优规划。
2、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贯彻
2.1、组织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学习施工规范与操作规程,及时编制施工方案、施工作业设计,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交底、施工规范交底、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明白,施工中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做到心中有数。
2.2、加强工艺纪律,严格操作规程、严格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做到无自检不专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上不清下不接。专业质量检查应随时跟踪工序质量,实行重点部位的“样板制”和操作的“挂牌制”严格管理,使工序质量得到保证,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7
2.3、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对参加施工的人员除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外,还应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技术素质的再培训,通过严格的考核、要求达标,经考核合格的人员通过有关部门发给技术等级合格证。
全体管理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主要工种工人起重工、机运工、电工等要求持证上岗。 2.4、材料检验与工程试验:
对进入现场的钢材、焊条、焊剂、焊丝等材料,在监理工程师见证的情况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分规格按批量随机抽样送实验室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工程上,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准用于工程上。
四、 质量管理制度
按照质量管理责任制的要求,项目部特制定下列15个管理制度 1、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1)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向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对整体工程进行工艺、技术交底。
(2)项目技术负责人(含项目分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分部工程技术交底
(3)分项工程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施工员向班、组工人负责方案、工法、技术交底 (4)分部、分项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等,对关键部位施工要点和质量要求详细认真交待。
(5)各项技术交底均必须作好书面记录。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1)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审、批及公司备案。 (2)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由专业技术负责人编、审、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审批,重点分部工程施工方案报送建司质量部门备案。
(3)施工组织设计应对项目部全体成员交底。
(4)做好施工组织调整(如时标网络计划,施工方法等),实行动态管理,当施工条件发生变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调整方案,报原审批人员审批后执行。
3、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8
(1)施工方案必须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办法。
(2)技术复核结果应按规定表格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技术资料归档。
(3)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工序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记录》作为档案资料保存。
(4)技术复核与隐蔽工程验收程序如图:
(5)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代用、应与业主、设计、监理办理代用通知单方能代用。
(6)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时传达给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按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注意保存,不得丢失,以备交竣工图使用。
4、两级验收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制度
(1)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员按工程施工图纸目录和各专业施工图划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经业主或监理认可签字后交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质量员。
(2)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及时组织施工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及时组织施工班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专业质量员签认。最终质量评定表由项目部专职质量员核定,送业主或监理、质量检查站等有关部门签认归档。
(3)项目经理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并进行质量讲评,以会议纪要形成上报下达,落实整改措施。
(4)公司科技质量部门对每个分部分项的质量评定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令,项目部质量负责人应在指定限期时间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返馈到公司科技质量处。
(5)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流程如图: 5、现场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1)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
39
各类材料的采购必须按公司的招标采购法执行并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进场的材料必须进行抽样检验,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按合同处理,直至退货。
(2)搞好原材料的二次复试取样送样工作。
(3)水泥必须批量取样进行物理试验,钢材、原材料必须批量取样进行物理试验;进口钢材除物理试验外还应进行化学分析及可焊性试验。
6、施工中的计量制度
(1)施工中应用的文件,图纸、资料、报表必须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2)凡新购,修复,安装的计量器具,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查合格方可使用,并按计量检测要求进行周期检测。
(3)各种工程测量、试验、质量评定等使用的计量器具,其规格和精度满足国家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7、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项目部施工全过程中,由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监督、检查各专业施工队积累的原始记录和资料,按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规定的表格填写、汇总。
(2)项目部总工或技术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根据工程进度提供各阶段工程照片,作为资料归档。
(3)各专业施工队施工员(工长)、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施工日誌,并按表格记录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工作量、人工、施工机械使用情况、施工部位、材料设备进出场、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计救办法及天气情况等内容,隔天或每周交项目部汇总,作为工程资料归档、备案。
8、施工挂牌制度
按当地主管建设部门要求及具体工程,项目部和专业分项目部,专业队伍施工主要部位挂牌、注明工程内容,施工单位,操作人员,施工质量状况,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督促各责任人严格施工质量关。
9、过程“三检”制度
(1)三级检查制度,即班组自检,施工员复检,专职质量员专检。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边坡(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