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赏析故都秋的特点。
2、反复阅读,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故都秋景的特点,理解情景关系。
2、品味语言,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和悲凉、伤感之音。
2、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议结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夏日炎炎,冬雪纷飞,那么该如何形容秋天呢?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诗作中不乏咏秋的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枚《山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等等。秋天,在不同人的眼里姿态各不相同,它万种风情。那么在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笔下,秋天又将是怎样一种风情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故都的秋》!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七卷)、《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和《郁达夫选集》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故都的秋教案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