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科近年还组建了全科医学国家实验实训中心、材料辐射改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4个高水平教学、创新平台,无缝对接了咸宁百亿非动力核技术产业链、百亿油茶产业链以及信息、医药、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通过“百名教授走咸宁”“百名博士进基层”“精准扶贫”等工作,围绕地方发展关键问题推出合作项目170多个;为地方医疗、科技、教育等领域输送新型人才5400余名……
校企命运共同体
“园中校、校中园”,三座“桥梁”通共赢
咸宁中电华基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缆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2015年冬,技术骨干出身的总经理张斌焦急而兴奋地来到湖科“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因为让他牵挂了半年多的“辐射制备陶瓷隔膜技术开发”委托项目终于取得突破。如今,他所在的公司正是依赖这项新技术顺利度过了“寒冬”,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翻了近两番。他本人也高兴地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每月定期为前来实习的大学生授课。
“学校鼓励学者把科研做在工厂车间,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湖科科技产业处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发挥科技、智力优势,湖科联合咸宁科技部门共同推进了“双师双聘双百”工程,先后派出60余名专业人才赴企业挂职锻炼,吸纳30余名企业高管来校授课或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共建校企合作平台10多个、组建创新团队50多个。三年来,湖科对接企业需求,开发出绝缘芯变压器型高压电子加速器、水净化与分离系列材料、智能餐桌电机控制系统、苦菜苗木的快速繁殖及丰产栽培技术等新产品、实用技术140多项。
2014年,湖科与湖北(咸宁)广东工业园携手,开启了“园中校、校中园”合作模式。双方决定搭建三座“桥梁”,分别在技术及人才需求、科学研究、产业政策等方面实现信息互通;在产品研发及监测平台、人才培养及实习实训平台、产业孵化平台等方面实现资源互享;在生产实践、技术攻关、管理运行等方面实现人才互用。这种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合作模式迅速延伸至当地两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湖北省内的74家企业、事业单位。
“一加一的效果永远大于二,校企合作同时也为学校在新形势突破发展瓶颈创造了契机。”近年来,湖科加强了“湖北省校园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力度,成立了湖北理水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众创空间等,提升了自身创新和产业化水平;携手康达医疗集团启动了“湖科附属口腔医院”项目,联合武汉医星医疗科技公司开办了“医星班”,联袂中国建设银行打造“数字化校园”等,丰富了办学资源;新增专业(方向)实习实训基地10余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8个,夯实了办学基础……
“‘十三五’期间,湖科人将继续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坚持打造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湖科+’办学新模式,加快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和职业要求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力提倡应用型研究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湖科校长吴基良说。
(商文斌刘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湖北科技学院转型发展之路纪实(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