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同时将深入推进以‘行业(企业)学院’为主的合作教育新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湖科教务处负责人介绍。
“学子们近年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和咸宁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1支大学生团队顺利入驻咸宁市高新区……”湖科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说:“湖科的毕业生融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数据显示,近三年,湖科大学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4%左右。在今年3月举行的“百企万岗”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湖科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人数达1037人。参与人才招聘的260余家企业、医疗单位、教育单位中的半数左右是“回头客”。
校地命运共同体
“大学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红陶呜嘟、蟒皮提琴、梓木盆鼓、银饰彩服,有《野洲情趣》《赤壁之战》,亦有“三苗”风格的拍打舞……2016年6月,一场“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舞蹈)传承演出”在湖科学术报告厅震撼了700余名校内外观众。
“文化是根——湖科不断加强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从地方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融合地方文化特质、载体和市场,促进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湖科鄂南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湖科学者近年对茶文化、三国文化、‘三苗’文化等鄂南非遗载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累计200余万字,开创了非遗保护的‘湖科模式’,3次受到央视关注。”该中心2015年成为湖北仅有的设置在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近日又获批“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研究中心”。
“一个伟大的城市一定要有一所伟大的大学。城市的发展与大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湖科要成为带动引领咸宁发展的名校!”校地主要领导达成共识。2015年,湖科与咸宁市政府部门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校地双方决定在区域发展研究与咨询、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联合办学、人才培训与交流、特色优势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同期,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交流合作为目标的新型智库——“咸宁研究院”在湖科成立,湖科党委书记彭育园担任院长。
发展智能机电等新型产业是咸宁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之一。湖科专门会聚学者、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湖北省电机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紧实施相关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在湖科的大力推动下,由该中心牵头、地方科技部门协力、30多家机电骨干企业参与的“咸宁市智能机电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近两年来,该中心承担国家级别、省部级和地方科技攻关项目20多个,推出“大功率数字直流稳压电源”等10多个高科技产品,为地方机电行业直接创造利润4亿多元。
医学是湖科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为推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湖科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实现了把“医学教育办在医院”,由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和全程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6年联袂咸宁市中心医院设立了“第一临床学院”,把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扩展至11家。在校地深度融合背景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湖北科技学院转型发展之路纪实(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