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打造“湖科”发展命运共同体
——湖北科技学院转型发展之路纪实
商文斌刘畅
湖北科技学院由原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咸宁医学院于2002年合并组建而成,2011年更为现名,是一所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老师们每次课上都会结合当月新鲜案例讲授专业知识,我们在通过毕业测试后可直接进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工作……为大家授课的不仅有校内教师,而且还有爱尔集团的资深专家。”近日,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眼视光专业大三学生刘倩与其他40名同学正式迁出校园,来到设置于校外的湖科爱尔眼视光学院完成剩余的两年学业。
湖科爱尔眼视光学院这种企办校助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湖科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大胆尝试。“作为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这所办学历程79载的老牌地方高校将秉承‘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初心,通过打造师生、校地、校企三个维度的命运共同体,继续在面向‘开放办学、地方需求、高端升级、特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上奋勇前进。”湖科党委书记彭育园说。
师生命运共同体
推行“导师制”,探索人才供给侧改革
去年年底,深圳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就“盯上”了湖科网络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杨涛,开出了“毕业前月薪7千元,毕业后第一年月薪2.6万元”的丰厚条件。“杨涛是个好苗子,三年前进入我的科研团队,经常与我交流思想、探讨业务,第一年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第二年就获得了‘专家级网络工程师认证’,毕业前已握着3项发明专利。”该专业“创新导师”戴文华教授介绍。今年6月,杨涛顺利毕业,成为公司年轻的技术团队负责人。
“导师制”,是湖科对照行业、产业和企业岗位标准,为提升大学生专业理论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而整合校内外资源进行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集合校内教授、博士,聘请校外专家、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共同组成多个导师团,挑选对自身领域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纵向、横向课题研究或项目开发;而学生也可根据个性发展需要,任意选择导师并参与课题或项目。”湖科教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湖科19个教学院部已形成创新、创业、就业等类型的师生组合60多个,吸纳了65%左右的在校大学生和304名校内外导师。
在“导师制”的驱动下,湖科广泛“问计于学生、问计于老师、问计于市场”,先后4次邀请科研院所、兄弟高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专家,围绕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十大学科门类的86个本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方案进行了“会诊”,形成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新体系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湖北科技学院转型发展之路纪实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