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广州地区中学生使用
四、装瓶: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明了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放入试剂柜规定位置。
※问题全解
1.讲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
答:一种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成为饱和溶液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溶液的饱和是指溶质达到了最大的溶解限度,这个最大溶解限度是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制约的.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才有其最大限度,才有确定的意义.例如:10℃时把33 g氯化铵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氯化铵溶液,此时若再加氯化铵,不会继续溶解,10℃时氯化铵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把此溶液升温到30℃时,后来加入的氯化铵开始溶解,说明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了.所以说氯化铵溶液是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温度是10℃,另外,只确定温度,若溶剂质量不确定,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例如10℃时,33 g氯化铵在100 g水中溶解形成饱和溶液,但若在110 g水中溶解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所以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2.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的大小既取决于溶质本身的性质,又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溶解度是从定量的角度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作为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量中溶解性大小的尺度.它必须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100 g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进行比较说明.
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室温下,20℃)
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
但对于熟石灰〔Ca(OH)2〕来说,则不太适用,由于熟石灰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
高而降低的,所以它的饱和溶液只能通过降温的方法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温能变成熟石灰的饱和溶液.
4.怎样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答:首先,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示一定温度(横坐标)下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同时也表明该溶液处于饱和状态.而曲线下方任意点都代表该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其次,曲线的形态变化反应了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况,其中曲线越平坦,说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反之,说明受温度的影响就越大.
第三,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交点代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相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九年级化学溶解度例题解析(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